2007-10-31

第二次

這是第二次,但同時,也是我的第一次。
我又進戲院看了「斷背山」。連續兩次看同一部片子,的確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做這種事。
第一次看完之後,噙著滿眶淚水與滿心哀傷,回到家後,原以為一切到此為止。
但沒有。接下來的幾天裡,當我躺上床但還沒入睡、當我慣性地邊工作邊發愣,還有當我坐在車上呆視窗外時,戲裡的一幕幕輕輕淡淡地飄過腦海,愈想細究,就愈抓不住它,難以言喻的失落感像漣漪般愈擴愈大。
終於,我忍不住去看了第二次「斷背山」。
有人形容,這部片子的「後勁」很強。因為,被牽涉在這場感情風暴裡的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壓抑及掩蓋自己的情緒與情感,綿綿密密細細長長的情感,交織成一張迷宮般的網,即使出了戲院,仍走不出那張網。
戲裡壓抑及掩蓋已久的情緒與情感,呼應著我們的私人情緒與情感經驗,這才一股作氣地爆發出來。
第二次看「斷背山」,我還是哭了,但不像第一次哭的那麼慘,我以為,打過一次預防針,果然還是有用的。
但那晚,戲裡的場景竟在我夢裡出現,縈繞不去。一覺醒來,雖然少了淚水,哀傷卻依舊。
我覺得,只要是曾經刻骨銘心地愛過某個人,就很容易會對這部片子產生共鳴。
當然,前提是不能對同性之愛有太大的抗拒或成見,否則就像在戲院裡,有人看了十分鐘就坐立不安,然後一溜煙跑出去,沒再進來過。
至於我,我想,或許日後出了DVD,我還會再看第三次,第四次吧!

p.s.在網路上找到一位男同為「斷背山」寫了超過十篇的觀後感,對戲裡的枝微末節有驚人的觀察與分析,推薦給有興趣的人。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arus/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斷背山

我,第一次,走出電影院之後,哭得比在電影院裡還嚴重。
只好趕緊閃進洗手間裡,用力的哭了三分鐘。
但悲傷的感覺揮之不去,連街都沒辦法好好逛,匆匆地買了晚餐就回家。
我去看了「斷背山」。因為種種緣故,拖了快一個月才進電影院。
我大哭,是因為我清楚地看見,人在面對沒有結果的感情時,仍企圖尋找一絲絲微渺機會,苦苦掙扎的無奈、無助,以及無所適從。
即使表面上平靜無波,但心裡的某個角落,已經開始傾圮崩毀。
即使還能為人夫,為人父,但只有他和另一個他知道,真正的他,一直活在斷背山上。
看見別人,想到自己,或許正是令我哭泣不止的原因。
我常想,最慘的愛情到底是哪一種?
他愛我,但我不愛他?
我愛他,但他不愛我?
兩個相愛的人,但無法在一起?
兩個不相愛的人,卻必須在一起?
還是,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久了,卻愈來愈像仇人?
Jack 對 Ennis 說,”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
當愛情成了戒不掉的癮,一顆心,就像乘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來回穿梭的雲霄飛車,被玩弄似地拋上落下,脫不了身,也捨不得脫身。
正如李安導演說的:「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斷背山,只是你沒有上去過。往往當你終於嘗到愛情滋味時,已經錯過了,這是最讓我悵然的。」
而我,卻是上了山,不知道如何下來。

p.s.我不建議有「恐同症」的人去看這部片。因為,Jack 和 Ennis就是一對愛侶,所有情人之間會做的事,他們全做了,以尺度而言,大概會讓「恐同症」從戲院裡奪門而出吧!

ANEGO

極之有趣的一部戲,不知會否再次重播?

又有新日劇上檔。這齣名叫「Anego」,直譯就是「大姊頭」。但有個很糟糕的台譯片名叫「熟女真命苦」,週一至週五晚上八點在緯來日本台播出。
第一集,沒有交往對象、工作又不甚得意,32歲的女主角感慨地說:「我們的心情,始終在女孩與歐巴桑之間擺盪。」
我的心裡,也在不知不覺間,住進了一個歐巴桑。
某一天的下班時分,我照例搭車前往永康街上課,就在準備刷卡下車的時候,有個國中女生非常準確地站在前門出口處,我理所當然地認定她也準備下車,於是跟著排隊。
車停到站,但國中女生卻動也不動。我喊要下車,她還有點反應不過來地立在原地,我索性擠過她,刷了卡,然後很不耐煩地「嘖!」了一聲。
下了車,我頓時發覺,自己剛才的行為,根本與歐巴桑無異。
由於既沒結婚,也沒生小孩,因此,不時會忽略已經年過30的事實,老覺得現在的心態與生活,仍與二十幾歲的我相同。
只有在出現歐巴桑行為時,才會頓悟:啊!原來我已經三十好幾了。
這個小疙瘩一直放在心裡,直到我的二妹,距望三十大關還有好幾步的她,也貢獻了她的歐巴桑事蹟。
有一天,某個國中女生進到她打工的租書店,開口就說:「阿姨,我想查一本書。」
我二妹回她:「妳剛剛說什麼?」
「我想查一本書。」
「不對,再前一句。」
「阿姨…」
在我二妹曉以大義之下,國中女生後來改口叫了姊姊,整件事得以平和落幕。
又有一次,一群高中生到店裡,聚在書架前討論要看什麼書,然後揚聲對櫃檯叫:「阿姨,阿姨。」
我二妹裝作沒聽見。直到有人改口叫了姊姊。
其中一個人恍然大悟地說:「原來要叫姊姊才有反應哦。」
我二妹說,這是原則問題。她可以接受國小學生叫她阿姨,但國中生和高中生又沒有比她小很多,怎麼可以隨便叫她阿姨?
聽說,她朋友的尺度更嚴,只有還沒上小學的小朋友才准叫她阿姨。
在日文裡,阿姨的發音就是「歐巴桑」,但和真正所謂的歐巴桑,仍有重音音節不同的微妙差異。
那份微妙差異,也一直存在於我們女生的心中。再老的歐巴桑,心裡的某個角落,還是住著一個女孩。
總之,Anego是一部很有趣的日劇。真正精采的還在後頭,相差十歲的姊弟戀到底會如何演變,將是另一個高潮所在。
對了,對姊弟戀的接受尺度日漸寬鬆,是我發現自己在過了三十之後,改變最大的想法之一。想當年,二十歲的我,連小我十天的男生都無法接受。
到底應該說是搞通了思想,或者對現實妥協。暫時,我還沒有定論。

家性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性格,那叫做個性。一個家,也有一個家的性格,那應該叫做家性嗎?
像我們家的爸媽對待小孩的態度,有種碰運氣似的放任與自由。
我記得從小到大填過好幾次學校發下來的家庭調查問卷,總有一題會問父母的管教方式,我的答案永遠都是開明、放任。
能讓一個小孩這麼想,可見得是自由到了什麼地步。
老實說,我並不覺得這樣的管教方式有什麼問題,一直到我們家養了一隻小狗。
我們家的小狗,頑劣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我們家裡七個人,外加來借住的小表弟,幾乎有三分之二的人都被牠咬過,我是少數倖免於「咬」的人,因為我從小怕狗,雖然養了牠以後,消除了我的恐懼症,但下意識裡,我還是會保持一個不會被咬的無形或有形的安全距離。
還有,因為家裡人多,進進出出之間,經常一沒留神,就讓牠溜了出去。牠一出門遛達就像失蹤。怎麼叫也相應不理,非要等牠在外頭逛夠了、玩累了,或者渴了餓了,才會乖乖地回來,即使有好幾次因為我們的疏忽,被關在門外過夜,牠仍然死性不改。
另外,牠最愛亂咬東西,外出遛達往往就是牠收集戰利品的狩獵時間。什麼骨頭之類的就不講了,最近牠三番兩次咬死了小老鼠丟在車庫門外,嚇壞早起上班的妹妹們。(沒錯!牠是狗,不是貓)
因為是我們家的小狗,即使再調皮不乖,仍然覺得牠很可愛、很有個性,從來沒有想過要認真嚴格地對待牠惹出來的問題。
但漸漸地,老是接到牠闖禍、生病或受傷的消息,讓我開始有點生氣。這一次,小狗因為不明原因的出血,在一天內挨了十根針。
對於我們家那隻早已步入中年的狗狗,我唯一的希望是牠可以再活久一點,不要太快離開我們,所以,只要聽到牠的傷或病,都會令我心頭一跳、極度不安。
我忍不住想,如果我們不是給牠那麼大的自由,對牠那麼放縱的話,或許牠就可以少受一點傷、少生一些病、捱一些看醫生的苦與痛。
但爸媽或妹妹們會爭辯,牠根本就不會乖乖聽話,更別說要用繩子栓住牠,或是給牠愛亂咬的嘴罩上套子。
這時候,我突然有點理解到,原來,一個家也會有一個家的性格。就好像我們這個家裡的人都奉行放任與自由,對待小狗的態度也沿續一貫政策,即使發生什麼事,也不會有所調整或改變。
置身在這樣的家裡,小狗說幸福也很幸福,但不免有些無辜。但看來,我們家的小狗,還是只能請老天保佑了。

一年

這是在2005年12月31日寫下的感言!

有人在MSN對我說,想到2005年就要結束,自己又要老一歲,就覺得很可怕。
以前的我,其實也常常這麼想。但是,今年的我,有了全新的想法。
我很感謝老天爺,讓我又多混了一年。
去年此時,聖誕節後,新年之前,我接到一通來自台中的噩耗,我的好朋友因為車禍的緣故,正躺在加護病房裡。
然後,2005年才開始沒幾天,她就離開了我們。
因為是認識二十年的老友,不可避免地,我的心我的記憶有一小部分也隨她而去。
而且,我們同年出生,她還比我小了兩個月。提醒了我,人時時刻刻都在面對死亡的可能,與年紀完全無關。
從那之後,我就一直在想,我活的過2005年嗎?2006?2007?再來呢?
我會有中年危機嗎?我也會有退休的一天嗎?還有,我會活過台灣女性79.4歲的平均壽命嗎?
連我自己,也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把握。
因此,在2005年即將結束的此時此刻,我想到的不是又老了一歲,或者又過了一年,而是感謝老天爺,讓我順利地、平安地又多混了一年。
即使曾經遇過討厭的人或不盡順心如意的事,總還是撐過來了,對於現在的生活,並沒有造成任何影響。我更堅信,任何事與人都只是一時的,過了就煙消雲散,愈掙扎反而愈泥足深陷。
好友的離去,雖然帶走了一些,但也帶來了一些。像是此時此刻的體悟,就不是一年前的我,所能想得到的事。
所以,2005年結束了,2006年來臨了,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要再多混一年。
希望能再多學一點、多看一點、多寫一點、多玩一點,享受生而為人,困居累贅肉體所附加的小小樂趣。
這就是我的新年新計畫。

GIFT

某一天,我照例在午餐的離峰時段一個人去吃飯。旁邊坐著一對大學生模樣的情侶,兩人吃完了飯但還沒走,開開心心地聊著天。
我無意偷聽人家說話,但我剛好就坐在他們身邊。這原本是四人座的位置,因為中午生意好,被拆成二加二,所以座位之間真是近的不得了。
他們的對話就這樣一字一句地溜進我耳裡。
女孩說:我小時候學過畫,甚至想考美術學校。
男孩問:為什麼沒繼續畫?
女孩說:唸美術的出路不好,而且,明明是很喜歡的興趣,拿來當工作做實在太慘了。
真的嗎?我問我自己,以寫作當工作的自己,真的有那麼慘嗎?
我在國一那年第一次參加作文比賽就得了獎,很驚訝地發現原來我是會寫東西的人。
因為愛讀故事、編故事的天性,我開始寫起小說來。就在唸書唸得天昏地暗的國三,以我們班上的一對情侶為主角,寫出但沒寫完我的第一篇小說。
就這樣,一直寫一直寫,從沒間斷地到了今日。
所以,每當有人說很羨慕我有寫作的才能之際,我總是在心裡OS:你知道我這輩子花了多少時間在寫寫寫嗎?
對我而言,寫作已經不是我的才能,而是我的本能。寫到很忙很煩時,會想休息,但從沒想過要不寫。
就好像音樂天才,仍必須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練習一樣。英文裡稱天賦為Gift,上帝固然是給了你一個禮物,但如果你不去打開它、不去愛惜它、不去維護它的話,你的禮物很快就會重回上帝手裡。
女孩說的話,我也曾經想過。大學畢業那年,我給自己找的工作設了兩個條件,一是不要與電腦有關,唸資管系的我那四年和電腦沒有來過電;另一個條件是不要寫東西,因為我還想保有自己寫小說的能力與樂趣。
真是命運的安排,我竟然進了電腦雜誌當記者。所以,做人真的不要太鐵齒。尤其是像我這種天生就鐵齒到不行的人,老天爺總是會冷不防地敲我一下,讓我知道祂的存在。
但過了這麼些年,我開始有點感謝老天爺。因為我終於瞭解到,拿興趣當工作並沒有那麼慘,最悲慘的是要去做自己根本沒興趣也不喜歡的工作。
不過,在我對著電腦敲出一堆電腦名詞與術語時,我知道,我的目標只完成了一半。
能以寫作當工作的確很好,但是,能自由地寫自己最想寫的東西才是最好。那是什麼呢?我心裡早已數。
我認為,有了夢想而不去實踐的人,必然會遭天譴。所以,我一定要繼續努力去完成我的另一半目標。
就這樣繼續地一直寫寫寫,寫到下輩子,下下輩子,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有這麼貴重的禮物。

信用卡恩仇錄

突然發現,我再這樣氣下去,恐怕很快就要沒有信用卡可用了。
第一次和信用卡公司吵架,是因為我用了安信遠航白金卡去刷日本賞櫻的機票,理論上可以享受每年兩次接送機的免費服務。但事實上,要享受這項服務,還要先登錄個人資料,整個資料處理過程大概需要三至五個工作天,當我在出國前幾天準備去預約服務時,根本趕不及整個作業流程,因此只能享受到回國後的接機服務。
我為了這件事,吵了第一次架。而且,就在我回國後沒多久,發覺門檻提高了,不只要用它的信用卡刷機票,而且每年的持卡消費額還要累計達到一個數十萬之譜,才會提供給你這項服務。
最近最近,它又做了另一件過份的事。原本每年生日可以拿到的兩張機票五折券,改成生日當天可以不限次數地以五折價搭乘國內航線班機。
看來我真要請個人幫我好好地規劃一日環島旅行,才有可能善用我身為白金卡卡友的權益。
即使我超級想剪卡,但搭遠航飛機回台南,已成為我的例行公事,我唯一能做的只是把這張卡凍結起來,不再讓它多賺我一塊錢。
第二次對信用卡心生不滿,是因為新光三越卡取消了免費停車的優惠。雖然我不開車,但仍感受到權益的剝奪,不過,因為我更討厭SOGO,只好暫時原諒新光三越。
最近最近,因為幫某客戶代刷了一筆飯店場地費,導致我的新光三越卡第一次出現爆卡危機。根據我之前和荷蘭銀行交手的經驗,只要打個電話給它,就可以調高額度,而且,你還可以選擇要暫時提高或永久提高,於是,我打給了台新銀行。
但事情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樣。它拒絕了我,它說,只有繳交保險費、學費或政府相關規費,才能臨時提高額度,若要永久提高額度,則要提出最近的財力證明。
我說了句:「謝謝!」然後就直接掛斷電話。
即使我是澳客,至少我還是有禮貌的澳客。
新光三越卡成了我下一張要凍結的卡。真的,人沒買東西,既不會餓死也不會凍死,照樣可以好好過日子,還能多存一點錢。
很荒謬地發現,我現在手邊額度最高的一張卡,竟然是國泰世華銀行的「普卡」,比我其他任何一張白金卡的額度,都還要高出許多。
但它其實也有惹到我。去日本旅遊時,在百貨公司等刷卡,等了半小時都刷不過,提供了一堆個人資料也沒用,後來只好改刷另一張卡。
回到台灣後,氣沖沖地去質問這件事,但它卻說完全沒有這樣的紀錄。哇咧!!
好吧!我承認,我再這樣氣下去,真的很快就要沒有信用卡可用了。
換個想法,或許我會因禍得福,因為凍結信用卡,而導致負債減少、存款上升。
真的嗎?我真的這麼有定力嗎?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我的憤怒是真的,但我的決心,是脆弱的。

小悟

坐在公車上,不知為何突然有一種「人生真美好」的感覺。連一向敬而遠之的101大樓,也變得可愛起來。
其實,以我此時此刻的狀態,會有這樣的感覺真是怪。
昨夜,我只睡了兩小時,為了拖拖拉拉不肯寫,結果早已經過了承諾期限的幾篇採訪文章。
而且,坐在公車上的我,正準備要去上占星課。三小時投入200﹪注意力的考驗,通常讓我光想就覺得「累累累」。
手邊拿著一把累贅的大傘,空氣裡的毛毛細雨,從我折回家拿傘出門的那一刻,就已停歇。
還有,因為出門晚了、採訪遲了,只好乖乖地花145元搭「小黃」。結果,卻是個不到半小時就結束,不甚重要的會前會。
但在這個一團糟、一連串不順遂的日子裡,我卻不可思議地產生了美好的感覺、感恩的心情,以及靈光一閃的小小頓悟。
我突然覺得,生而為人或許就像談戀愛一樣,即使明知可能傷透心、流乾淚或恨不盡,但總有短暫剎那,是令人感動到發抖、幸福到想哭、甜蜜到快要窒息的狂喜時刻。
只為了這麼一點點不成比例的好,我們盲目地、愚勇地、魯莽地,拼命追求愛與被愛。
所以,生而為人,一定也有那麼一點點在靈魂狀態絕對無法享受到的好時光,才會明知人生短暫、肉身脆弱,而且苦多於樂、哀大於喜、失去比得到更多,卻仍甘願一次又一次地重回紅塵。
就好像此時此刻的我,置身在陷入下班車潮的公車上,勉力支撐著疲累倦忙的軀殼,卻還能打從心底地覺得「人生真美好」,並且為自己長久以來所執著的問題,找到一個很像解答的提示與方向。
我想,這應該就是靈魂狀態的自我,所不能體悟也無法擁有的好時光吧!

p.s.一下課,走出門,就發覺外頭細雨綿綿。我一直想甩開的累贅大傘,終於還是發揮了它的功能。
還有,這篇有感而發的短文,我其實是在公車上寫的。回到家來,只不過打打字、潤潤稿而已。靈光乍現的時刻真是難得又可貴啊!

我愛看卡通

關於這一點,我實在很難解釋。只能說,上昇射手座的人,至老都會擁有一顆童心。
是的。我超級愛看卡通。
基本上,從小我就對各式各樣的故事著迷。小朋友最容易看得懂的故事,大概就是漫畫與卡通了。
最近迷上的卡通是KERORO軍曹。看K隆星的青蛙外星人如何侵略地球,順便KUSO一堆知名的影視動漫。
上一部迷上的卡通是我們這一家。花媽的台灣國語配音真是令人絕倒,花氏一家人上演的蠢事好像也常在我們家發生。
著迷最深的卡通應該是宮崎駿的作品,還買了好幾張日版原聲帶,每張接近千元的代價,就知道我著迷的程度。
這裡面,我最喜歡的是龍貓。小姊姊必須裝作成熟,照顧妹妹的一幕幕,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所以,每次看到她拼命找妹妹,最後跑去求TOTORO,坐上像風一樣吹拂過原野的貓巴士之際,我就會忍不住跟著飆淚。
看了十幾次,就哭了十幾次。
最近幾年,電視開始播起懷舊卡通。小天使、小英的故事、咪咪流浪記、科學小飛俠,一部部地重回眼前。
我發現,只要聊起這些懷舊卡通,最能看出世代的差距。
我在小學看的小甜甜,有人卻是在國中時看的。
還有聽說很色的小仙女,我完全沒有任何印象,只記得花仙子而已。她每到一個地方,協助解決一個問題,就會留下一包種子與花語。
雖然我愛看卡通,但最怕的是陪兩個小外甥看卡通。一看到怪獸和超人,我就頭大。
其實不該稱之為卡通,那種由真人扮演的戰隊系列,到底是該怎麼歸類才好?那些在我們大人眼裡很可笑的打扮與劇情,卻是小男生崇拜的英雄與模仿的對象。
然後,就可以看到一個三十幾歲的阿姨和兩個幼稚園小男生開始搶起電視來。
結果……阿姨永遠是認輸的那一方。乖乖地換到另一個房間、找另一台電視、去看自己的卡通。
這大概是我愛看卡通,唯一的副作用吧!

Happy Birthday

生日已經過了十來天,但今年沒給自己寫生日感言,權且用舊的充充數。

距離生日還有一個月之前,就開始收到各式各樣的信函,像是遠東航空的機票五折券、歐舒丹的生日禮兌換券、上海商銀的卡友生日折價券。
愈接近生日,信箱裡開始接二連三地出現祝賀郵件,連抽空回台南,都會收到一個免費的丹比蛋糕。深深覺得現在的生意手法真是愈來愈高明了。
但進一步想,這些禮物也都是靠我自己的經濟實力去換回來的。果然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今年的生日,來到三十世代的中點,距離四十更前進一步,距離三十更遙遠一步。我被時間的力量推著向前,身與心皆不由自主。
雖然,生日過得是一年比一年平靜,過去在同學與社團夥伴簇擁之下,動輒五、六十人陪著過生日的高峰已經不再,但心情卻是一年比一年快樂且感恩。
和去年的生日相比,我對占星學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學習與體會。
和去年的生日相比,我已經完成去京都旅行的夢想。親身融入千年古都那跨越時空的氛圍,明瞭名利權的短暫與虛無。
和去年的生日相比,我又多寫出了幾十篇文章,甚至還完成了有生以來的第一本劇本。

和去年的生日相比,我家多了一個恩恩小公主,終於可以讓我一償為小女生挑選衣飾玩具的夢想。
和去年的生日相比,我失去了一位摯友和一位同窗。雖然至今仍然心痛不捨,但他們讓我重新思考生命和情感,逼使我正視並面對死亡這個課題,不再迷失於紅塵之中。
我常覺得,我的人生是先苦後樂的。從小是個功課好、人緣好,兼又早熟懂事的小孩,或許讓我能順利地適應學校、社會等各種不同環境,盡己之力地發揮所長,但並沒有讓我快樂。
我是在學會掌握自己的人生以後,才開始學會捨棄不快樂的感覺,追求知足、平靜且自在的生活態度。這個轉捩點,差不多是在接近三十歲的時候。
所以,生日對我很重要。雖然自己一年年變老,但我喜歡我一年年變得更自在、更知足、更容易快樂。
我不太明白為什麼老有人想回到往日時光去。這種事我是絕對不會做的。
即使多了一歲,多了N條皺紋,多了幾分滄桑,我仍要大聲地祝我自己生日快樂。

關於秋天的事

我喜歡秋天,因為它是我誕生的季節。
中秋節是我對秋天的第一個記憶,但我家過中秋節的方式與人不同。首先,月餅這種東西絕對不可能在我家出現,因為沒人吃,偶爾幾個不小心走私進來的,就是在冰箱落得過期的下場。
其次,現在的中秋節在形式上已經成為烤肉節,但我家過中秋節是吃火鍋的。從這一點來看,倒很符合月圓人團圓的精神。
然而,大一那年的中秋節,正好是新生註冊的前夕。我家老爸很不負責任地以中秋節為藉口,任我一個人隻身上台北,對於這輩子第一次離家的我而言,看著天上皎潔的月,想到隻身在異鄉的自己,真的只有「悲從中來」四個字可以形容。
學校還沒開學,我又沒抽到宿舍,基本上,就像是個不小心誤闖台北的遊魂,身邊根本沒有一個相識的人。還好,這情形在開學後改善了,原因就是我對秋天的第二個記憶。
它叫做「風鈴生活營」,是我參加的社團每年十月為新生舉辦的兩天一夜外宿活動,固定選擇在平溪的菁桐國小做為活動場地。
相較於其他吃吃喝喝玩玩鬧鬧的迎新活動,「風鈴生活營」的內容顯然更有深度,因為我參加的社團叫做「社會服務隊」,寓教於樂是基本原則。
從來不認為自己有服務精神,被同鄉同學拉去陪她參加,卻一個不小心,整個大學就全栽在這個社團裡了。
我在大三那年,成為「風鈴生活營」的活動主辦人。當時,我為活動海報寫了一句文案,叫做「新鮮人與大學生活的初戀」。顯見在我的大學生活裡,風鈴生活營佔有決定性的地位。
從風鈴生活營衍生出來的秋天記憶,還包括野薑花。
菁桐國小後方有一彎小溪流,每年舉辦「風鈴生活營」的時候,正好都可以趕上溪流旁處處盛開的野薑花。空氣中始終飄浮著淡淡的幽香。
某年生日的清晨,有人直飆菁桐國小,為我摘來一把沾滿晨露的野薑花。
但我並沒有接受這份心意,反而將花分給了常在校園裡玩耍的孩子們,甚至還把和孩子們共享野薑花的事,寫成一篇短文,投到校刊去賺了一筆小小零用錢。
愛上我,也是一件蠻慘的事。我的愛情,沒有灰色地帶,沒有欲拒還迎,沒有以退為進,就只有分明清楚的愛或不愛。
至於愛或不愛,往往在初識時便已決定,沒有轉圜空間。在我的愛情裡,並沒有日久生情這回事。
出生時間是靈魂的選擇,那個獨一無二的星圖,註定了這一生要學習的功課。很不巧,感情就是我的重修科目,修了又修,期望能在這一世拿個可以畢業的及格成績。
現在看來,似乎又要被當了。此刻醒悟,是否還來得及重新努力?
我也不知道。當時序邁入秋天,其實我只想做幾件事而已。
吃火鍋。預演「冬眠」。以上。

如果的事

台中已經快要成為我的傷心地了。雖然這全是機率使然,但從去年中旬到現在(2005年),我所接到的三張訃聞,全部都是來自台中。
朋友的母親。國中同學兼二十年摯友「永」。以及,我的大學同學。
這位大學同學,是班上的老大哥之一。被稱做老大哥,是因為班上有一群男生服過兵役才考進大學,年齡上自然比我們多了一大截。
對他最深刻的印象是,才一開學,交完第一份作業,大一的國文老師就在班上公開稱讚他的文筆。這讓同樣以文筆自傲的我,有點小吃醋,我可是到了大一下學期,才蒙受國文老師的點名恩寵。
他大了我六歲,但生日與我差一天,也算是一種緣份。算一算,他這個月才要過四十歲大壽,但卻在上週末,陪兒子外出運動時猝死。
來不及過四十歲生日,來不及去做很多事。
這是生命必經的歷程,讓我們一步步地熟悉死亡。只不過,無論死亡發生在何時何地,都同樣地叫人難以接受。
三歲的小朋友是這樣。三、四十歲的壯年人是這樣。連耄耋人瑞,都有捨不得他們離去的親人。
每次,我總忍不住想,如果換作是我,如果就是明天,那麼,我還有什麼想做而未完成的事?或是想實現而仍在空轉的夢想?
想了又想,想了又想,我覺得,我是個很幸運的人。或者,也可以說,我是個很努力的人,完成了許多想做的事,像是旅行,還有寫小說。
我對自己生命的遺憾,比我自以為的要少很多。但還是有。
遺憾一,無法完整地學透占星學。
遺憾二,心裡還有故事沒寫出來。
而感情,無論是友情、愛情或親情,之於死亡,再怎麼付出都不夠,最終只會成為一生一世的失落,不能算是一種遺憾。
隨時想想,這種如果的事。當做是,自己學習說再見的另一種方法。

可喜可賀

這一天,是2005年10月1日

這幾年來,我已經很少接到喜帖,甚至連滿月油飯都很難收得到。果然,當人的年紀到了一個階段,所需面臨的社交來往,就是另一番景象。
一張久違的喜帖,來自一對可愛的朋友。我為他們的婚禮寫了一段祝辭,在此分享。
不要懷疑,我們就是管他們叫做安東尼與小甜甜,而且他們還很引以為樂。這就是我為什麼說他們可愛的原因。

安東尼與小甜甜
在六十五億浩瀚人海裡的相遇
是千萬億年星月輝映下的奇蹟
兜兜轉轉 終於找到愛的方向
尋尋覓覓 原來幸福就在身旁
真心不渝的情感
金石不移的許諾
成就了一生一世的廝守
朝朝暮暮 相親相愛
時時刻刻 相繫相知
公主與王子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是 最美的童話
最真的夢想
也是朋友最深的祝福


p.s.10月1日真是個重要日子。安東尼與小甜甜的大喜之日。Vivien和Justin的結婚紀念日。以及,我們家小公主恩恩的滿月誌喜。

當獅子女遇上愛情

我最喜歡的歌手王菲結婚去了,已經N年沒出新專輯,但拿以前的專輯出來復習,還是覺得雋永動人,甚至有些原先被忽視的歌曲,愈聽愈好聽。不像其他許多流行歌曲,一過了打歌期,就變得尷尬,雖然熟悉但浮濫的可怕。
這兩天,翻出一張更舊的CD,是張學友的粵語專輯,名叫「餓狼傳說」。很驚訝地發現,裡面竟然有一首他與王菲的對唱歌曲,這首叫做「非常夏日」的歌極之輕快活潑,簡直像舞曲,恐怕是這一對天王天后都少有的風格。
明明是我自己買的CD,卻因遺忘多年,而有了重新發現的喜悅。
感情上,十分不捨喜愛的歌手淡出歌壇,雖然手邊二十來張CD,可以輪替地陪著我很久很久。
但理智上,卻十分佩服她敢作敢為的決定。太陽獅子女的情路都不會太順暢,因為很少有男人能忍受女人在外面的鋒芒高過他。
物傷其類。其實,太陽天秤女的情路也順暢不到哪裡去。
與初戀情人結婚的星座裡,比例相當高的是太陽天秤女,因為她實在不知道要怎麼離開對方,除非對方先離開她。
也正因為如此,太陽天秤女的情路好壞落差很大,如果她眼睛雪亮遇到一個好人,真是萬幸;如果她眼睛脫窗看上一個壞蛋,大概就毀了。
當然啦!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與命運幸或不幸,還有很複雜的星圖關係。太陽在獅子或天秤,只是一個最最基本的原則而已。 此時此刻,聽著王菲的歌聲,身為一個無名的老歌迷,我只有祝福。

分手

最近,又動了「分手」的念頭。對象是客戶。
我在感情的分手經驗少的可憐。無論是愛情或友情,不管討厭誰或不喜歡誰,轉身離開搞消失,或者迎面相遇裝不熟,是我認為最快速有效的作法。
說到底,我與老板的分手經驗更少。只有一次。總之,是順利辭職了,從此互相不往來。
我一直以為,分手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無所求而且心意堅定就行了。
偏偏,每次一動念想與客戶分手,就覺得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
既然打算分手,就不致於期望再從客戶那裡得到什麼生意。不過,光是這樣還不夠,地球是圓的,客戶會跑的,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什麼情況下會重遇,到時會給你帶來新商機或重重一擊?
所以,非得要好好分手才行。
唯一的經驗,不知道算是失敗還是成功。我對超會指派額外工作的W客戶提出分手,她在電話另一端大驚失色,拜託我無論如何再多做幾個月。
幾個月後,她離職了。換了另一個負責人,不再囉嗦也不再派工作。甚至只用email往來,連電話都很少通上。
這時候,我又覺得這個客戶這個案子算是不錯的了。
說到底,我還是沒想出來該怎麼和客戶分手,才能符合「遺憾但算圓滿」的最高境界。
每次都在心裡尖叫:「我不想再接你的案子了。」但表面上,仍維持專業而禮貌的應對進退。
也只有在這種時候,我會蠻討厭自己的太陽月亮都落在天秤座。簡而言之,根據韓良露老師的說法,天秤座的人根本就很難主動離開一段關係。
雖然我承認。但我還是想分手。人生就是有這麼多難以順心如意,但又無足輕重的小討厭!

網路是個好地方

我的網路進化初體驗,發生在2005年8月!

我去看了「電車男」,抱著看日劇的心情進電影院,男主角山田孝之與女主角中谷美紀都是我很欣賞的演員。不過,當我聽到國賓微風影城的售票人員喊出270元時,心還是痛了一下。
難道是我太久沒看電影,不知道物價飛漲到這種地步?想了又想,想了又想,只好投降,我真的想不起來最後一次進電影院是什麼時候,又是看了哪一部電影。
上週五公視播了一部美國紀錄片,大致是說電視影集進入前所未有的黃金時期,各種類型的劇集爭奇鬥艷,開拓了無限可能,也深深地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相對地,電影工業反而陷入低潮,成為知名品牌行銷活動的一環,片中無處不見商業痕跡,但最缺乏的是新意與深度。
或許,這可以解釋我為什麼很久沒進電影院,但花在看電視的時間卻愈來愈多。
不過,電影還是有它專屬的樂趣,導演擁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運用畫面來說故事。這一點,即使是42吋的電漿電視也無法完美呈現。
電車男的導演在這方面做的很成功。畫面的切割、組合與跳躍,成為觀賞過程的一大樂趣。
在眾家網友的加油助陣之下,電車男擄獲愛瑪仕小姐的芳心。片中可愛逗趣的網友們,令人覺得網路真是個好地方。
我們是一群不完美的人,生活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當然不可能創造出一個完美的網路空間。趨吉避凶,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或是在虛擬網路上,都是必須徹底遵循的原則。
這樣子,才有機會享受到網路的好。
除了電車男,最近發現的另一個網路好地方是「博客來」。我很早就開始逛博客來的網站,看看有哪些新書、新CD和新雜誌,但從來沒有下定決心要買東西。
直到最近,不到一週的時間裡,我完成了兩筆交易。而且還已經把第三次想買的書先預存到購物車去,等著下次再結帳。
起因出在過去這大半個月,我忙到昏天暗地,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但在偷閒逛博客來時,我驚喜地發現商周開始出版土屋隆夫的推理小說。
這位本格派推理大師的作品質精量少,從大學在圖書館第一次讀到他的作品以來,仍是我最喜歡的推理作家之一,好不容易等到他的作品重新在台灣出版,說什麼也不能錯過。
就這樣,我買了兩本土屋隆夫的推理小說,完成了在博客來的第一次交易。
然後,我發現,這實在是一件很容易上癮的事。
我對於買書有潔癖,喜歡很新很乾淨,沒有任何污損或折痕的書。所以,每次決定要買一本書時,總是檢查再檢查,一本翻過一本地,找出最新最乾淨的那本書。
在博客來完成訂購程序,最快隔天就可以拿到書。而且,每一本都又新又乾淨,完全符合我的龜毛,令我滿意的不得了。
所以,緊接著第二次,我買了皇冠最新出版的島田莊司推理小說,以及五月天的「知足.最真傑作選2005」CD。
再來是第三次,我選了兩本國外的旅遊書,以及韓良露老師最新出版的美食書,順便看看一直有興趣的幾張CD。突然間驚覺,在網路上實在太容易因為一時看對眼,而快速地決定買下這本書或那張CD。
原本在書店信手亂翻,然後決定不買的書,現在都一一地進了我的購物車。
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我的書架和CD櫃很快就會被塞爆了。所以,我只好稍微地懸崖勒馬一下,暫時中止第三次交易。
但我很清楚,至少韓良露老師的新書,我是一定會買的。
博客來雖然是網路上的另一個好地方,不過,也給我帶來了新的煩惱啊!

守護天使

我實在不想這麼傷感,但某天,在網路上看到一張成大榕園的照片,忍不住心頭一陣酸。
在高三那年,因為準備考試的緣故,我和兩個好友永與玟已經沒辦法常常見面。但就是那一次,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在夜裡去到成大榕園。那棵大樹盤根錯結,我們三個人就著它的根躺下來,頭靠頭,肩碰肩,在黑暗中放鬆地談論自己的夢想。
很多事情都歷歷在目,但因為其中一個人不在了,讓原本的真實反而像是夢境。
從小到大,與那麼多人結識相交,但最後能留下來做為一輩子的朋友的人,卻是寥寥可數。
不過,碰到壞人也是有的事。說壞人或許太過分,但就是有人掛著朋友面具,卻做出欺騙、傷害或利用人的事。
高一那年,我喜歡上一個男生,永和玟知道,高中同學也知道。好巧不巧,她們在我家相遇,高中好友趁著我離開房間的短暫機會,告訴我的國中好友,其實我喜歡的那個男生,原本喜歡的人是她。
當我知道這件事時,已經過了好多好多年,久到我幾乎忘記曾經喜歡過這一個男生,也已經和高中同學失聯。玟說,她與永商量過後,決定暫時不告訴我這件事。
我感激她們對我的保護。也驚訝於她們的智慧。
當年,毫不知情的我,還是堅持那份喜歡,那個高中同學甚至繼續在我身邊扮演愛情軍師的角色。但真正和他在一起了,很快就發現感覺不對,立刻蹺頭。前後不過才半年多的時間而已。
如果當時她的話立即傳進我耳裡,這段感情會變成怎樣?我的好勝與愛面子,又會讓我變成什麼樣子呢?真不敢想。
即使遇到存心故意的人,但仍有好朋友保護我。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後來還發生過一件事。就在我大學剛畢業那幾年。
我的另一個知心好友Garfield,有次為了我的事而生了很大的氣,對於個性溫暖善良的她而言,實在是很少見的情形。
問題出在某一個我們都認識的男生,老是愛在別人面前提起我的事,像是我又去美國出差啦,或者忙著截稿,不明究裡的人,還以為我們走在一起了。
她當場為我出頭。「才沒有,她已經出差回來很久了,最近都沒有要出國。才沒有,她根本沒有那麼忙,我們前幾天才一起吃飯逛街。」
雖然我不在現場,但看她事隔數日,還是一副忿忿不平的樣子,令我哈哈大笑。
那時的我當然已經比高中時代成熟,對於別人的想法與話語,已經不太會在乎或放在心上。
看她為我氣成那樣,我只擔心,別害她的胃痛又犯了才好。
不管是在暗中保護我,或是為我生氣出頭,我真的都很感謝,老天爺賜給我這麼多體貼又可愛的好朋友。對我而言,她們的角色或許更像是守護天使。
雖然,其中有個天使先走一步,回到她的來時處,但我仍會記住她是如何地參與並豐富了我的生命。

自己

常覺得,人最終所擁有的,也不過是自己而已。
偶爾會透過MSN與在台南的妹妹聊天,這一次,她說到我上台北唸大學時,她非常想念我,希望我趕快回家,甚至還曾經想過用自己的零用錢到台北找我。
那時的她,還是個小學生。
被她這麼一說,我開始回想大學時代對妹妹的記憶。沒有,什麼也沒有,幾乎是一片空白。
從小,我就嚮往異國,要到異國的第一步,是要先離家。我很清楚,從台北出國,要比從台南出國快的多了。
進了大學,離家兩百多公里遠。像一隻鳥兒飛出籠子,根本沒想過要回頭看一眼。
況且,大學是我一生中面臨最多問題、壓力與挑戰的階段。我必須努力地說服自己,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世情,然後一路撐過來,長大成熟。而這些歷練在我出社會工作以後,應用在待人處事裡,讓我比別人多了一分順利。
但此時此刻,聽到妹妹曾有的寂寞與期望,我只覺得心疼且歉疚。
我很希望當時我有為她做些什麼,但那時的我被自己的一堆問題搞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心思分到其他地方去。
我只能告訴自己,或許,我可以為她做許多事,但最終,她還是要靠她自己的力量,才有可能站起來而且站得穩。
因為,我自己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我曾經不切實際地期望別人對我有無盡的包容與關懷,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但跌倒過,才知道怎麼爬起來,我終於瞭解,終究,我所擁有的,就只有我自己而已。
不管失去再多,我還有自己;不管獲得再多,只有自己才能恆久不失。
來自別人的力量,只是撫慰,只是扶持。像是蛋糕上裝飾的糖霜及奶油,可以讓人生看上去更可口一些。
但唯有自己的力量,才是支柱,才是磐石。蛋糕的美味不是來自於糖霜或奶油這些裝飾物,而是它的用料與做工,讓我們可以心滿意足地說出「おいし(美味)」或是「しやわせん(幸福)」。

推薦書~~麥克.克萊頓之奈米獵殺&恐懼之邦

2005年8月,我在台南放了一個小暑假。

前陣子回台南住了三個禮拜,已經畢業這麼多年了,還有暑假可以放,真是幸福啊!
待在台南家中的生活,其實比台北單調許多。因為出門要靠機車,否則哪裡都去不了,所以,我這二十來天幾乎全都待在家裡,除了趕稿、哄小孩(罵小孩比較多),就是一直不停地看書看書。
在我所啃完的一堆書裡,份量最重的前兩名,就是由麥克•克萊頓所撰寫的「恐懼之邦」與「奈米獵殺」。
「奈米獵殺」的男主角是失業的程式設計師,書裡一直重複提及的「平行處理」、「代理人」這些名詞,對於浸淫資訊業十二年的我而言,早已耳熟能詳,但透過他的解釋,我才真正明白這些名詞的意義與根源。
我覺得,麥克•克萊頓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轉化成通俗易懂的好萊塢劇情。讓想要娛樂的人被娛樂,除了娛樂還想要更多的人,也可以得到一點知識與啟發。
以緊張刺激的程度來看,「奈米獵殺」居上風。而且,它最可貴的一點是訴求「科技必須植基於道德」,科技的追求若是凌駕於生命的珍貴,必將釀成巨禍。
以知識啟發的角度而言,「恐懼之邦」則當之無愧。不過,要看「恐懼之邦」有兩道門檻,一是它驚人的厚度,二是書末那密密麻麻的參考論文細目,兩者都會使人誤以為這是另一本科學研究報告。
雖然它的題目是「環保」,以豐富的研究數據否定地球暖化的說詞,並揭發環保團體的激進真相,但我更感興趣的是他所提出的論調:恐懼。
「恐懼」的確是最具殺傷力的工具。納粹有一種處決作法,是矇住當事人的雙眼,然後在他的手腕劃上一刀,讓血流盡至死。不過,事實上,傷口很淺,在血真正流盡之前,那個人早已被自己的恐懼折磨而死。
我們不也是全天候地身處在恐懼的環境之中嗎?還需要我多說嗎?
小至吃進口裡的食物,大至個人前途、社會前景、世界局勢,無一不充滿了恐懼。
最妙的是,「恐懼之邦」還將對環境的恐懼連結到政府的陰謀論,正好對上我這個「X檔案」迷的口味。
總而言之,我喜歡的書有幾個原則,一是會帶給我反省的力量,二是會教給我精采的知識,三是會令我感觸、感動或感傷。基於這些原則,所以我推薦麥克•克萊頓的「奈米獵殺」和「恐懼之邦」。

我的願望

2005年7月,英國倫敦發生地鐵爆炸案。

我第一次踏進歐洲,就是到英國。雖然實際上,英國列島並不與歐洲大陸交壤,但它畢竟還是被劃入歐洲的一部分。
時間是週日清晨七時,我們一行人抵達希斯洛機場。十月中旬的天氣,已有台灣初冬的涼意,英倫的陰溼冷冽果然名符其實。
來接我們的司機,雖然很有誠意地載著我們到處晃。但時間太早,又是週日,所有景點都還沒開放,只能在外面晃晃瞧瞧,連街道上的商店,也是在過了十二點以後,零零星星地半開不開。
後來去到歐洲大陸,親眼見識到法國、德國的商店在週日一律門戶緊閉的現象,不由得覺得英國人還是勤勞一點。
那次的出差行程結束後,大家都直接回台灣,只有我一人延後行程,趁機在倫敦多玩幾天。
倫敦帶給我幾個深刻印象。外來人口特多,根本找不到人可以問路。偏偏倫敦的路又小又繞,為了尋找上演「歌劇魅影」的戲院,我找了快一個小時,問了一堆人,仍不得其門而入,就在瀕臨飆淚的邊緣,一位好心的英國紳士親自帶路,將我領到戲院門口。
還有,倫敦的地鐵,是全球年紀最老的地鐵。但它的班次很密集,常常前一班車的最後一節車廂才剛消失,下一班車的第一節車廂及車燈就已經現身,便利且快捷。
當時,我的大學同學正在蘇格蘭攻讀學位。我在英國出差的那段時間,大概與他通了三、五次電話,所講的話比我和他大學同班四年還要多很多。
我問他:「為什麼英國的車站都沒有寄物櫃?拖著行李走來走去好不方便。」
十年前的英國,還沒從愛爾蘭共和軍的恐怖活動襲擊中脫身。他說:「別說是寄物櫃了,連垃圾桶都沒有。他們怕有人在裡面放炸彈。」
後來我聽說,有個到英國唸書的學姊,在換車時,很迷糊地掉了一件行李在A車站的月台,等她到B車站後想起來,連忙又趕回去A車站的月台,結果看到一支如臨大敵的軍隊圍住她的行李,雖然她立刻上前表明是她遺落的行李,但那支大軍還是經過詳細的檢查,確認不是爆裂物之後,才把行李還給她。
最近一個月以來的外電新聞,不時令我想起這些關於倫敦的事。對於自己曾經造訪過的地方,總是會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這次的事件,更喚起我曾經許過的願。
先前去日本奈良時,經過一間號稱許願很靈驗的神社。我問我自己,如果真的給我三個願望,我想許什麼願。
世界和平。想了又想,還是世界和平。唯有世界和平,我們才有可能保有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現代生活,人生才有未來可期,夢想才有機會實現。
但這個願望,可能真的太過奢侈了。

機緣

從小,我就對異國有著莫名的憧憬與嚮往。
唸小學前,我立下了留學並移民美國的志願。
進小學後,我們同年紀的女生最常見的玩具是紙娃娃,每個人都挖空心思為自己的紙娃娃設計最漂亮、最搶眼的服裝。我的志願變成服裝設計師,目標是到法國巴黎學設計。
到了國中,我開始對西洋音樂著迷。八○年代中期最受歡迎的歌手或樂團,絕大部分都來自英國,當時我最喜歡的就是Wham,一心想去英國倫敦看演唱會。
升上高中,我進了職校,提早面對科系的選擇。我選了「國貿科」,天真地以為畢業後找到一個和貿易相關的工作,自然就有很多出國的機會。
但後來,我沒去找任何貿易相關的工作,而是考進了大學。這個時候,我的心願已經變得比較實際,希望能在自己大學畢業之際,存夠錢完成第一次出國旅行的夢想。
在我大學畢業的那個夏天,我的確完成這個心願,和國中時期的兩名摯友—永與玟,一起去新加坡自由行。更重要的是,我還幫自己找了一個可以到國外出差的記者工作。
我對異國與生俱來的執迷,後來在星圖中找到答案。解釋起來很複雜,不過,再次令我驚嘆星星的力量真是可怕。
總之,從第一次出國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也因為出差或旅行,出國了十幾次,去過了不少地方。

從小想去的美國、倫敦和巴黎,一一成行。但愈來愈覺得,旅行,其實也是有賞鮮期限的。就好像對的情人出現在不對的時間,總會有一抹無法圓滿的悵然,機緣之於旅行,其實是一項決定性條件。
我在倫敦度過25歲生日,而且如願以償地看到「歌劇魅影」,就在我對它著迷的最高峰。現在的我,已經很久沒拿它的CD出來復習,如果這時才讓我去看「歌劇魅影」,肯定不會有那麼多的感動與震撼。
巴黎則是名副其實的浪漫都巿,到處都適合漫步閒逛,有時尚流行,也有人文歷史與藝術典藏。但在巴黎的那一個星期,我卻有點失落,因為已經三十好幾的我,眼裡不只有巴黎的好與美,同時還有許多許多的缺點,像是聖心堂有成群進逼遊客的小販,缺乏空調的老舊地鐵悶熱不堪,還有隨處可見的狗大便。
即使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可以走進任何一家赫赫有名的精品店,但又覺得如果這就是我的巴黎印象,未免過於傖俗。我想,如果我在20歲造訪巴黎,即使買不起名牌,但足以令人大開眼界的人文景緻,一定會讓我的心像是浸在香檳裡,天天都充滿了興奮愉悅的氣泡,而不去計較它的味道。

三十好幾的人適合去哪裡?我在京都找到答案。
雖然很多人都說,到京都就是一直不停地看「廟」,似乎顯得乏味,但京都的「廟」和我們在台灣認知的「廟」,有很大的不同。京都的寺院除了廟堂,還有寛廣的造景或自然庭園,處處充滿簡約禪意,幽靜而低迴。
京都是盆地地形,太多寺院都位在小丘陵或半山上,甚至依著山勢而建,走路是無可避免的活動。三十幾歲到京都,還有充足的體力可以爬上爬下到處走,探討一個又一個名氣小但別有洞天的寺院。但活了三十幾年,對於人生也已經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的體驗與感觸,自然而然地能融入千年古都的氛圍而不覺悶。
日本人保留古物的功力一流。那些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建築,的確散發著歲月的氣息。但它們的屹立,卻一再地提醒我們,那些曾經擁有它們的人們,不論是有名、有利或有權,現在都已經消失無蹤。
在時光之旅中,人的壽命,是那麼地渺小而短暫。而我們自以為所擁有的東西,絕大部分都是留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