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31

Déjà Vu

Déjà Vu是一句法文片語,意思是似曾相識。
我想說的是日記所帶給我的感覺。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還維持著寫日記這項古老的習慣。
我一向覺得自己的心境比生理年齡老上許多,愛寫日記這件事,更加驗證了我的揣想。
過去小學的寒暑假作業裡通常會有日記這一項,但往往都留到開學的前一天做總回顧,真正寫出來的是交差了事的幻想,不是事實。
中學時開始寫週記,更加無聊,除了要從報紙抄下當週國內外新聞大事三則,以及人生格言之類的話語,就是交代自己每週的生活或寫讀書心得報告。
但也無法坦白。國三時曾經抱怨過聯考對我的生命有何意義,老師發還回來的批註簡潔有力:「現在不是想這個問題的時候。」

差不多就在同一個時間,我開始了生命中的第一本日記。
過了二十年,現在的我,已經進行到第十二本日記。
不是我在灌水,我的日記不是那種綴滿圖片與插畫,還夾雜幾段新詩或歌詞充版面的紀念冊。我喜歡橫式的日記,整整齊齊地劃好一條條的格線,是我對它的唯一要求。
我曾經試過花花綠綠的日記,但太多附屬品,會令我心思更加混亂,不符合我用日記安定情緒的習慣。所以,支撐不到一個月,又乖乖地去買了本新的。
最簡單、最整齊的那一種。

翻看自己的日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尤其年代愈是久遠,愈會覺得自己眼前看著的,其實是另一個人的心事。
許多記憶模糊或回想不起的片斷,往往,也能在日記裡找到答案。
我統計過,心情不佳時寫下的日記佔了80%的內容。不外乎抱怨這個人、那件事,甚至天氣。
倒不是生活中的好事寥寥可數,而是當好事來臨時,快樂都來不及了,哪還有耐性和時間坐在那裡一字一句地記錄下來。
所以,一些天大好事,例如:參加比賽得獎、工作加薪昇遷,被老師、老板、朋友以及其他任何人稱讚,大概頂多一頁就可以交代完畢。
深深覺得,最難以用筆墨形容、也最不需要贅言的感覺,應該就是快樂。
但心情不佳則不同了,它有各種不同層次。像是悶、煩、躁、怒、哀、憂、愁…不勝枚舉,甚至還會循序漸進,出現不同轉折或融合,這時候就需要大書特書,才能真正形容出心中的感受。
我曾經有用了12頁紙張發洩心中情緒的紀錄。

不過,真的回頭去看昔日種種,有些往事和感覺怎麼努力也記不起來。還會自我懷疑說:「是這樣的嗎?」
也有一些如同天塌下來那般嚴重的大事或意外,此時看來,早已雲淡風輕、船過水無痕。
更有時候,會看到令自己啼笑皆非的內容。
像是我在大學寫的日記裡預言自己會在25歲結婚。25歲這個年紀到底是怎麼訂出來的呢?我想不透。
還有,國高中的日記喜歡用代號與英文縮寫,以及那種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之類的中式英文。現在看來像天書一樣,得想好久才能記起它們代表的意思。
原來,我曾經也是個讓大人搞不懂的新新人類。

愛情當然也是日記中最常提及的主題。
對於愛情和對象的條件,起碼改了三次以上。
為了一個人刻骨銘心、輾轉難眠的感覺,現在看來十分陌生而不解。
至於我日記中最常出現的經典笑話,就是希望在聖誕節和新年來臨時,與男朋友相伴度過,地點從舞廳、晚會,到公寓頂樓、可以看到夜景的山間小徑等,隨著年齡不同而改變,但是年年摃龜,就是沒有找到那一個人。

除了自己的文字,我的日記裡還會出現很多奇怪的附屬品。
像是剪報(出現頻率:極少)。
還有符合當時心境的歌詞(出現頻率:多不勝數)。部分年代久遠的歌我已忘了曲調,連哼都哼不出來。
以及出外旅行的紀念品(出現頻率:中等)。像是25歲生日當天在倫敦看「Phantom of The Opera」的戲票存根,與其他各式各樣的門票;各種地鐵、公車與火車的票根;旅途中的日記(先寫在小筆記簿中,回來後再貼到日記裡)。

人的記憶常常在愚弄著我們自己,把小小好事想得太好,最後成為美麗無瑕的回憶;又把小小壞事想得太壞,最後成為深刻而無法磨滅的痛楚。如果留下白紙黑字以供日後佐證,看看當初的自己所記下的一字一句,就不至於讓記憶力無限發揮成想像力。
因此,日記令我明白自己一路走來的成長過程,不僅只是年歲,還有使我成為今日之我的大小事件。
當我為小妹的叛逆而手足無措之際,日記告訴我,我在她這個年紀時加倍幼稚任性,但我比她幸運之處在於生命中的許多貴人,他們或有意、或無心地琢磨我稜角分明的個性,讓我稍識為人的圓滑之道,不再去傷害自己與旁人。
當我為愛情的多變與迷離而傷心欲絕之際,日記告訴我,所有愛情的悲歡離合其實大同小異,從頭至尾結局就在那裡,只是我拒絕去承認、拒絕去接受,才會讓自己白白受了這麼多無謂的傷害,解放自己的鑰匙一直握在我自己手中。
日記更忠實地記錄著許多事件的來龍去脈,好事後來可能變成壞事,壞事後來可能變成好事;而對自己生命影響重大的事件,追溯源頭通常只是一個無心無意、甚至毫不相干的決定。

關於我的日記,我也只能說到這裡,再怎麼說,這份Déjà Vu也只對我個人有其意義。但我好奇。你呢?你的Déjà Vu是什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