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書,真正覺得目眩神迷。
我對宗教組織一向抱持諸多疑問,因此,讀到書裡種種顛覆認知、重寫歷史,甚至充滿了創意的安排,不由得大呼精采。
更何況,書裡絕大部分的地點,都是我曾經造訪過的地方。三年前去過的巴黎,還有十年前去過的倫敦,那些街道與場景躍然於紙上,重現於眼前,彷彿引我舊地重遊。
捧著書一直讀。閤上最後一頁時,已經是凌晨三點多。
第二次看書,就在電影上映前夕。為的是看電影時,能更快速地進入情節。
書裡的立論與知識已不再新穎,對於我也不再有吸引力,快速地翻完整本書,突然明白,有些故事是不能看第二遍的。
因為會破壞第一次看它時,那美好而充實的感覺。
即使如此,電影還是很吸引我。幾番思量,我還是去看了。
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悶。
有多悶呢?劇情進行到他們一行人由法國直奔英國,剛下飛機便被大隊警察包圍,而我,拿出調整為靜音的手機查看有無任何未接來電,然後撥了一通電話去聽語音留言。
但對沒看過書的人,像我妹妹,她還覺得劇情跳太快,很多地方看不懂。
不過,我還是很慶幸自己去看了電影。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男女主角逃出羅浮宮時,經過了「勝利女神」雕像。
那是我最喜歡的一件展品,即使她出土時已沒有頭顱,但裙裾飄飄、光潔剔透的模樣栩栩如生,一進羅浮宮、一上階梯,抬頭就能看見她被籠罩在一團由窗外射入的光線裡,讓我覺得自己真的看到了一位女神。
但絕大多數的人,一進門就急著找另一個女人—「蒙娜麗莎」,視而不見地經過「勝利女神」的身旁。
第二個原因,則是最後一幕,男主角對於密碼詩有了新靈感,終於解出真正的結果。
他沿著玫瑰線一路來到羅浮宮,大小裡外的金字塔無聲地輝映著四行詩句,這一段拍得真美真棒。
終於解了我枯坐兩小時的「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