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超有趣的書,叫做「佐賀的超級阿嬤」,講的是在日本戰後的貧困生活裡,阿嬤和憨孫相處的點點滴滴。
雖然物質生活極其缺乏,但祖孫倆樂天知命的個性,硬是讓這本書變得淚中有笑,笑中有淚。
讓我不由得也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生活。
那時,家裡還沒有裝電話。進了小學,必須填寫緊急連絡的電話號碼,我們家和附近幾個同樣有小孩但沒電話的家庭,所填的都是同一支電話號碼。
它的主人,住在巷子口,有個女兒和我同班。
想來真是有趣。偶爾有電話打來找人,那家的伯伯或伯母就會來敲門叫人聽電話,一切再自然不過,絲毫沒有覺得受到打擾或不耐煩的感覺。
在那個年代裡,我們對左鄰右舍都熟悉的不得了,不同家的小孩子們也成天玩在一起,感覺像是同住在一個大宅院裡。
後來,一直到我上了小學四年級,家裡才申裝了電話。
電話剛裝好的前幾天,只要一響,我們幾個小孩便興奮的不得了。但也沒人敢去接大聲作響的電話,而是跟著電話鈴聲一起扯開喉嚨,叫爸媽來接電話。
漸漸地,才對它習以為常。
其實,小孩子特別喜愛接電話。
兩個小外甥在連話都還講不清楚的時候,就很堅持要親自接每通響起的電話,如果任何人的手比他們快,搶在他們前頭接起電話,就會惹來一陣大哭。
另外,他們超喜歡玩我們的手機。即使有了玩具手機,他們根本連看都不看一眼,只對真正的手機有興趣,就連手機的照相功能,他們照樣在短短幾分鐘內快速上手。
這年代的小孩,物質面的玩意兒真是多到不勝枚舉。
不過,如果問他們,我們左鄰右舍住了什麼人,他們大概也答不太上來。更別說要和其他家的小孩子玩成一團了。
這種時候,就不由得要懷念起久遠年代專有的美好瞬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