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9

味道

這是個很適合在巨蟹月寫的題目。

我有個月亮巨蟹的朋友曾經抱怨過,自從媽媽開始吃素以後,她就再也沒有吃過幼時熟悉的菜色了,對她而言實在很痛苦。
其實,我也有個吃素超過十年的媽媽,但我家餐桌的菜色不曾因此有過任何改變,大魚大肉及各式海鮮從沒少過。
只不過我媽做菜無法試味道,完全憑經驗,偶爾會有過淡或過鹹的狀況。
我媽,也是個月亮巨蟹。
差別可能就在這,月亮巨蟹的女兒思念媽媽的味道,月亮巨蟹的媽媽則持續提供媽媽的味道。

我家還有另一隻月亮巨蟹--我那正在唸小四的外甥 Leo,也有類似的症狀。
他和弟弟是被我媽帶大的,所以他思念的是阿嬤的味道。
前陣子,我媽出遊四天三夜。就在她回家隔天,Leo 媽媽去接 Leo 放學時,他第一句話就問:「阿嬤有沒有煮飯?」
Leo 媽媽回答:「家裡有很多粽子,所以阿嬤沒有煮。」
他立即嘟起嘴,不開心地抱怨:「厚!阿嬤昨天也沒有煮。」
Leo 媽媽啼笑皆非:「阿嬤昨天回到家已經很晚了,怎麼煮啊?」
他的抱怨沒有持續太多天,多虧有個月亮巨蟹的阿嬤,很快就恢復供應熟悉的味道。

我甚至覺得,對味道的依戀也是會遺傳的。
我家附近的傳統巿場裡有我們從小吃到大,一吃超過三十年的兩個食攤,分別是浮水魚羹和筒仔米糕,從一大早賣到中午時分收攤,我們通常拿它來當早餐吃。
雖然離我家更近的街巷裡也有賣相同菜色,但無論如何就是吃不慣。
我家那兩個小外甥竟有相同反應。不是巿場那攤買回來的筒仔米糕,他們吃兩口就不碰了。
我的國中好友也貢獻了類似實例。
她的姊妹們分別嫁到台北和台中等地,但因為感情好,一有寒暑假或連假,就會帶著孩子回娘家聚個幾天。
孩子中最年長的是她大姊那唸高中的兒子,每次要回阿嬤家,就會開心地列起清單,除了阿嬤的味道,台南小吃也要樣樣俱全。
不時還會從台北打電話給阿嬤抱怨,吃不到鍋燒意麵和OOXX(台南美食實在太多太多,族繁不及備載)。
說也奇妙,這些孩子們每年在台南生活的時間算來不超過半個月,但對美食的執著卻完全像土生土長的台南人。
除了強大的母系遺傳,實在找不出其他解釋。

雖然我不是月亮巨蟹,星盤裡也完全沒有落入巨蟹的行星,但我不僅有台南人執著的美食魂,也有私人思念的味道。
那就是我的阿嬤親手包的粽子。當年我和弟弟到外地唸大學時,每到端午節決定回不回家過節的關鍵,就是阿嬤有沒有包粽子。
但阿嬤離開我們已經兩年多,在此之前,年事已高的她也沒有那個心力張羅包粽子的事了。
雖然遺憾,但曾經擁有那樣的味道,現在想來仍覺得是好幸福的一件事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