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如果提到對吃有怪癖,最常想到的就是挑食。
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份子,倒不是只吃某類食物或拒吃某類食物,我的挑剔對象很特定,令朋友覺得匪夷所思的項目包括香菇、小黃瓜、生魚片。
不過,這兩年來,我已經改了許多,因為希望將自己的人生限制減至愈低愈好,於是努力嘗試許多以前不敢吃的東西。
香菇、小黃瓜、生魚片都已克服。當然還是有過不去的關卡,例如:香菜與蔥。
但比起我的弟弟妹妹來,我又已經領先太多。應該說我們的父母自由放任嗎?從小到大,我們家的孩子就是沒有被逼著去吃討厭食物的經驗。
不過,我們家的孩子倒是因為挑食,而集體鬧出一個笑話。
話說我們五個兄弟姊妹共同討厭的食物之一,就是蔥。
去年底,為了慶祝吃素的老媽生日,我們特地挑了一家看起來很高檔的素食餐廳。吵吵鬧鬧地點完一桌菜之後,突然發現剛才點了炒飯,而且沒交代服務生不要加蔥。
當下立刻推派小妹去櫃檯提醒這件事。小妹很快地回來了,一臉尷尬地說:「我覺得我問了一個笨問題。」
的確是笨問題。我們這才想起來,素食是不會加蔥的。
即使攸關未來,挑食的習慣還是很難扭轉。
話說妹妹的老板幫妹妹相親,對方是老板自己的親戚。第二次見面時,男方的父母出現了,一行人去吃日本料理。
席中,最忙碌的是妹妹的老板,因為妹妹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搞的他必須一直打圓場。
或許是由於她對那個男生不置可否,所以也不想勉強去吃自己不愛的食物。但即使哪一天碰上了合意的對象,代價是必須去吃自己不愛的食物,我也很懷疑我妹妹是否會乖乖就範。
畢竟,味蕾是從小養成的。
(妹妹毫不遲疑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不吃就是不吃,他最好早點習慣。)
除了挑食以外,其實我覺得很多人對吃很有自己的怪癖。
像是有時我會突然強烈地想吃某種食物。
發作原因不明。可能是因為看到料理東西軍,或受到某種無名暗示。
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吃。
但這其中潛藏風險。因為如果亂找替代品,反而吃到口味不滿意甚或不及格的店家,我對那樣食物的思念就會更加瘋狂,直至我去到熟悉店家吃到滿意口味為止。
另一個怪癖是當我吃到極致美味的食物時,大概會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會避免在其他店家點相同東西。
因為,不想破壞那麼美好的味蕾記憶。
去年九月在京都喝到了驚為天人的熱抹茶拿鐵,抹茶粉來自京都名店「一保堂」,一送上桌立刻茶香四溢,一入口更是滋味繚繞。
在京都剩餘的日子裡,一心惦念著要再去喝一次。但又因為貪玩,而一天又一天地錯過。
回台灣後才發現,誤打誤闖進去的那家咖啡店雖然開張才一年多,卻是許多雜誌介紹的名店。
而直至現在,我都不想再碰任何抹茶拿鐵。
還有,同樣是在京都吃到的高級和牛,也讓我回台灣以後,好一陣子不碰牛肉。
飲食,真的是一件極其奇妙的事。
隨著年紀漸長,愈來愈能體會到美食對身心愉悅有直接而立即的影響。
出生並成長於台南的經驗也教會我,美食無需花大錢追求,愈簡單愈平價愈見其可貴。
還有,在這苦多於樂的人世裡,背負著日益累贅沈重的肉身時,美食大概是唯一的補償,更是靈魂狀態無法享受的特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