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0

食之怪癖

一般如果提到對吃有怪癖,最常想到的就是挑食。
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份子,倒不是只吃某類食物或拒吃某類食物,我的挑剔對象很特定,令朋友覺得匪夷所思的項目包括香菇、小黃瓜、生魚片。
不過,這兩年來,我已經改了許多,因為希望將自己的人生限制減至愈低愈好,於是努力嘗試許多以前不敢吃的東西。
香菇、小黃瓜、生魚片都已克服。當然還是有過不去的關卡,例如:香菜與蔥。
但比起我的弟弟妹妹來,我又已經領先太多。應該說我們的父母自由放任嗎?從小到大,我們家的孩子就是沒有被逼著去吃討厭食物的經驗。

不過,我們家的孩子倒是因為挑食,而集體鬧出一個笑話。
話說我們五個兄弟姊妹共同討厭的食物之一,就是蔥。
去年底,為了慶祝吃素的老媽生日,我們特地挑了一家看起來很高檔的素食餐廳。吵吵鬧鬧地點完一桌菜之後,突然發現剛才點了炒飯,而且沒交代服務生不要加蔥。
當下立刻推派小妹去櫃檯提醒這件事。小妹很快地回來了,一臉尷尬地說:「我覺得我問了一個笨問題。」
的確是笨問題。我們這才想起來,素食是不會加蔥的。

即使攸關未來,挑食的習慣還是很難扭轉。
話說妹妹的老板幫妹妹相親,對方是老板自己的親戚。第二次見面時,男方的父母出現了,一行人去吃日本料理。
席中,最忙碌的是妹妹的老板,因為妹妹這個不吃那個不吃,搞的他必須一直打圓場。
或許是由於她對那個男生不置可否,所以也不想勉強去吃自己不愛的食物。但即使哪一天碰上了合意的對象,代價是必須去吃自己不愛的食物,我也很懷疑我妹妹是否會乖乖就範。
畢竟,味蕾是從小養成的。
(妹妹毫不遲疑地回答了這個問題:不吃就是不吃,他最好早點習慣。)

除了挑食以外,其實我覺得很多人對吃很有自己的怪癖。
像是有時我會突然強烈地想吃某種食物。
發作原因不明。可能是因為看到料理東西軍,或受到某種無名暗示。
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吃。
但這其中潛藏風險。因為如果亂找替代品,反而吃到口味不滿意甚或不及格的店家,我對那樣食物的思念就會更加瘋狂,直至我去到熟悉店家吃到滿意口味為止。

另一個怪癖是當我吃到極致美味的食物時,大概會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會避免在其他店家點相同東西。
因為,不想破壞那麼美好的味蕾記憶。
去年九月在京都喝到了驚為天人的熱抹茶拿鐵,抹茶粉來自京都名店「一保堂」,一送上桌立刻茶香四溢,一入口更是滋味繚繞。
在京都剩餘的日子裡,一心惦念著要再去喝一次。但又因為貪玩,而一天又一天地錯過。
回台灣後才發現,誤打誤闖進去的那家咖啡店雖然開張才一年多,卻是許多雜誌介紹的名店。
而直至現在,我都不想再碰任何抹茶拿鐵。
還有,同樣是在京都吃到的高級和牛,也讓我回台灣以後,好一陣子不碰牛肉。

飲食,真的是一件極其奇妙的事。
隨著年紀漸長,愈來愈能體會到美食對身心愉悅有直接而立即的影響。
出生並成長於台南的經驗也教會我,美食無需花大錢追求,愈簡單愈平價愈見其可貴。
還有,在這苦多於樂的人世裡,背負著日益累贅沈重的肉身時,美食大概是唯一的補償,更是靈魂狀態無法享受的特權。

2009-04-06

轉貼~思考算命的倫理問題 by 韓良露

日前聽聞朋友的家人去算命,無論是家庭、工作或感情,全被說的一無是處且前途無望,當事人回家後難過的簡直快活不下去,這件事竟讓我極為憤怒(我暫時回想不起來上次這麼生氣是何時的事)。
我認為,這位算命者根本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與倫理,一則是他的分析內容只是反應了社會通則,即使不用塔羅、占星、紫微或任何算命工具,亦可有相同說辭;二則他傳達了負面訊息給當事人,卻沒有能力更進一步去剖析這些訊息背後所隱藏的正面價值,當然更沒考慮到他的話可能為當事人帶來的影響及後果。
所以,我找出了我的占星老師曾經寫過的這篇文章,希望我的朋友們對算命這件事,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一九五九年時,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克拉克( V. Clark )做了一個有名的實驗,原始目的是要質疑占星學的準確性。
他蒐集了十名從事不同職業的人的星圖,有男有女,然後把這些人的星圖分別交給二十名占星學家及二十名心理及社會工作人員,請他們分別猜測這十名男女的職業是音樂家、圖書館管理員、獸醫、藝評家、妓女、會計、昆蟲學家、藝術教師、木偶表演家、小兒科醫生中的那一項?
這個測驗有點像「連連看」的遊戲,結果令克拉克大吃一驚,二十名占星學家中有十七名的「猜測」相當準確,而且都可以說出言之成理的占星理論。但另外二十名非占星學家的猜測就七零八落了,他們並表示純粹基於亂猜。
克拉克還不死心,他繼續拿了另外十幅星圖,這些星圖都是同年同地出生,但不同日不同時,他請這二十名占星學家判斷這些星圖的當事人過去發生的重要生命大事的時間,如結婚、生產、死亡等等。結果有三名占星學家全部「猜」中,另外十七名則有的說中,有的不中。
克拉克決定做最後一個實驗,他又給了十幅星圖,只問其中是那一幅星圖事主得了大腦性癱瘓症。這是十選一的機率,而這次竟然大部分的占星學家都說準了。
這個實驗改變了克拉克對占星學的看法,他發現占星學家竟然可以純粹靠星圖去判斷他人的職業、遭遇,及疾病。而這種「猜測」或「推理」的能力似乎遠超過一般科學的理解。

占星學當然有其準確性,否則不會在人類自認的五六千年文明史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不過,克拉克的實驗也可用來進一步釐清一般人對占星學是否準確的質疑。
首先,克拉克挑選的占星學家,都是當時美國社會的一時之選,如果他挑的是阿貓阿狗,結果可能就會有所出入。
這個狀況可回答有些人只給三兩個或更多「自封」是占星學家的人算過命,而發現不太準,就下結論說占星學不準,其實也許是他遇到的「人不準」--不是好的、夠格的占星學研究者,再說,從克拉克的實驗中,我們也可發現二十名占星學家中不是每一個人都「絕對正確」,只是「相對正確值」比非占星學家高太多了,又比或然率高更多。
由此可見,不管占星學的理論為何,總是要「人」根據理論做出判斷,因此占星學家是會出錯的,只是不能錯得太離譜。另外,在這次的實驗中,占星學家除了無法得知星圖的當事人是誰外,他們可以隨意用手邊的參考工具書,並且給予足夠的時間研究星圖。
因此,這些占星學家的準確度自然比隨手拿起個星圖,三五分鐘後開始剖析命運的情況要好得多。

我常覺得台灣算命界有種光怪陸離的現象,好像問命者和算命師都像正在逃難的人一樣。常常是問命者上門,生辰資料一交代,算命師算好了星圖,就呱啦呱啦三、四十分鐘講完後收費,好像大家都沒時間好好坐下來,仔細把圖研究久一點,甚至分成幾個課程分別談不同的事。
但是,算命界流行的買賣都是吉普賽人式的,問者也只關心幾件事,男女婚嫁、事業、金錢、健康,答者也只能說出大概,因此常造成很多人批評算命師說話籠統、含糊、避重就輕、前後不搭等等。這實在難免,想想看要任何科學家只用三、四十分鐘去處理、判斷一個實驗過程與結果會如何?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現象呢?關鍵即在於缺乏對知識有足夠的尊重。不管問命者和算命師都一樣,當然算命師要負的責任較重,有的算命師會辯稱是市場機制,就如同常聽人批評醫院門診醫生三分鍾看個病人,因此也容易造成誤診的狀況。
只要是人的活動,自然會牽涉到倫理的問題。最近因為有個自稱是心理諮商人員,在未獲陳進興的同意要出版諮商內容,引起不少關於諮商倫理的討論。而在占星界,其實也存在著算命倫理嚴重的問題,只不過少人談論而已。
在英國,如果是專業的占星師,就必須遵守占星協會的一些規則,譬如說不得公開占星諮詢的內容及不得騙財騙色等等,如果有不遵守者,則撤銷協會會員的資格,並且會遭到同業的輕視。
不過,這個約束基本上還是榮譽制的,因為即使沒有協會的會員資格,或即使同業看不上的人,仍想公然開業算命,也沒人奈他何,只要有顧客願意上門。
除了一些公認的守則外,不少占星學家有其私人的行事風格及戒律。譬如說有的占星學家不回答生死之事,有點像以前的醫生不告訴病人還有多少日子可活一樣;有的占星學家不做論斷式的選擇,像替人選擇婚偶、職業,只肯提出不同情況的分析,但選擇權留給當事人;有的占星學家只從事像占星心理分析的工作,分析人格、潛意識等等,絕不涉入任何的預言。這些不同的守則,其實卻反映了不同占星學家對占星學的倫理及哲學。

我常覺得;如果遇不到好的占星師,不如不算命。因為算命跟買東西不一樣,每一個算命師在算命時,不僅在販賣他們對占星學知識的精確、嚴謹與否,同時還在販賣他們的倫理、哲學、價值觀等等。
但算命師也會受顧客的水準而受影響,顧客也根據自己的倫理、哲學、價值觀「要求」算命師。因此,如果任何一方有道德的缺陷,都可能造成不好的結果。但是,算命師畢竟是較有「知識權力」的一方,顧客再精,混混也就過去了,但如果算命師要控制、支配、操縱較無知的算命者時,問題可能較嚴重。
因此,在台灣尚未能訂出算命師的守則時,算命者最好自己遵守一些守則。
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單獨算命,不要付太不合理的收費;好的占星學家是不會純粹想靠算命賺錢發財的,不要相信任何改運的收費服務,改運那麼容易,算命師自己就先改了,如果只是一些運途的調整,根本不應該要價,應該當成正常的服務,不要接受算命師任何不符合道德的建議,也不要向算命師提出不義的請求。
算命的目的是生命的提升,把算命當成厚黑學是無用的,看看迷信算命的希特勒的下場就該覺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