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8

We Are Family

我出生在一個親戚眾多的家庭。
阿嬤生了七男兩女,這還不包括早夭的二伯。我爸排行第三。
外婆生了三男兩女。我媽則是長女。
最小的叔叔和大伯的大兒子,兩人甚至同年出生。
大堂哥的女兒已經唸國中,小叔叔則仍單身。假若有一天,小叔叔突然轉念決定結婚生子,那個稱謂還真不是一個「亂」字可以形容。
除了最小的叔叔以外,所有伯伯、叔叔、姑姑、舅舅、阿姨全都已婚,而且每人少則生兩個,多則生五個。
然而,各家過各家的,見面機會並不多,於是,問題來了。

去年參加阿姨娶媳婦的喜宴,由於同一場地有兩對新人,我們差點走錯。
因為,我們家幾個孩子根本不知道阿姨的兒子叫什麼名字。
即使入席坐定,還是對臺上的新郎感到無比陌生,遍尋不著與他互動相處的記憶。
那時我就忍不住想,我隻身一人在台北生活,與一堆堂弟堂妹表弟表妹根本沒來往,哪天真的面對面,恐怕也不知道彼此是親戚,有隔了好幾層的血緣關係。

我的猜測並沒發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妹妹。情節之荒謬有趣,令我們笑彎了腰。

每到年底,慣例要幫阿嬤慶生,找外燴來家裡辦桌。
今年阿嬤雖然不在了,但辦桌聚餐的慣例仍繼續維持。
事情就這樣發生。
五叔有兩個兒子,以往都只有二兒子來參加聚餐。今年,二兒子沒出現,反而是缺席好幾年的大兒子來了。
五叔的大兒子一看到我的二妹,無比驚訝地問道:「XXX租書店的小姐,為什麼妳會在這裡?」
相反地,二妹說她完全不記得有這位客人。
常去的租書店的小姐竟是自己的堂姊,這個發現也夠嚇人的。
但更嚇人的在後面。因為這個意外的插曲,讓四嬸想起一件陳年往事。
同樣是在某次家族聚會,四叔的兒子看到我的小妹,連忙跑去問四嬸她是誰。
四嬸反問:「你不認識你三伯的女兒嗎?」
比小妹大兩歲的他這才坦承,他和小妹同一所高中,在學校見過她,他和他同學都有意追求小妹。
當時,可讓長輩們嚇出一身冷汗。還好,現在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爸,這件事也可以當做笑談來講。

其實,我們家的親威之間也不是真的那麼生疏。每年初一,大家都會回鄉下老家,總是會碰到面。
小時候必然也曾一起玩耍,但轉眼之間長大成人,大家都換了一個模樣,不再那麼親近或熟悉。
某年初二隨媽媽回外公家,從小跟在我身後一起玩的表弟—大舅的大兒子—剛好也在,一聽到我回來了,一路嚷嚷著要看姊姊。
我對他的記憶還停留在小學一年級的呆樣。但出現在我眼前的卻是高了我半個頭的帥氣大男生,我只能傻笑。

We Are Family!這些最親近的陌生人們,未來,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2008-11-30

說不完的再見

人生在世,變,就是唯一的不變。
因此,說再見的對象,不只是人,還有事與物。

最近剛搬家,離開住了15年的小小房間。
其實一直有人對於我能在同一個地方連住15年,感到無比驚訝。
如果不是因為房東年事已高,決定把這間位於電梯大樓的房子收回自住,我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才會動起搬家的念頭。
基本上,搬家不是件困難的事,一年到頭天天都有數不清的人在搬家或準備搬家。
朋友們對我說了許多搬家的親身體驗,有人從台灣搬到上海又搬回台灣、有人每年都要搬一次家且每次都選擇台北縣巿的不同區域居住、有人因為結婚與調職而連續搬家。
但,要向一個住了15年的地方說再見,之於我卻是極其困難的。
從抗拒到接受,心理上的巨變轉折,無疑地,為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原來,說再見,竟然這麼困難,但又這麼必要。

想想,過去這一年來,似乎一直在說再見。
先是我忠實地搭乘了十幾年的遠東航空突然倒閉,緊接著是北南航線敵不過高鐵,下台一鞠躬。
我在部落格的個人簡介裡,寫了 TPE/TNN 這幾個字。有人或許一看就瞭,這是航空站的代號,象徵我長期往返的兩個城巿,台北與台南。
生平第一次搭飛機的經驗,就是貢獻給北南航線。
最後一次搭乘遠東航空飛行這條航線,更是難忘的記憶。台北突如其來的大雷雨導致機場關閉,從台南來的飛機在空中盤旋了兩個多小時,中途甚至還飛到花蓮去加油。
這種說再見的方式太過於驚心動魄,希望不要再有。

另一個早已走入歷史,卻在幾個月前才被我發現的再見對象,則是台南巿最大的眷村—精忠三村。
我國小和國中的同學,許多都是來自這個眷村。雖然不在裡面出生成長,但聽人談起眷村經,我卻很有參與感。
而今,只餘一堆破磚舊瓦。昔日的同學們,不知今日在哪?
絕大多數的人,或許早在這個眷村被拆之前的許多年,就已經離開了它。
而我那些在二十年前說再見的同學們,至今也沒有再相見過。

還有一個才剛認識就必須說再見的對象,則是京都民宿—東山 Ivy。
這個在背包客棧討論區裡超高人氣的民宿,我卻直到三訪京都才前去住宿。
一進門,就對它寬廣的房間與齊全的設備喜歡的不得了,暗自決定把它當做實現「京都一月」計畫的基地。
但也是從背包客棧討論區裡得知,東山 Ivy 將在2009年3月撤出現在的地點。繼續服務背包客們的是位在晴明神社附近的一条 Ivy。
回想起我和小荳妹妹在京都時,每天一早出門,總會叨唸著要和這幢優雅美麗的紅色磚瓦樓房合個影。
總覺得還有機會,結果直至最後一天,都沒有實現這個許諾。
猜想,建築物還在,只不過,東山 Ivy 的租約到期。因而,不得不說再見。

再一個好久不見又必須說再見的是立花法式日本料理。
它的烤布丁是我心中的第一名,Iway 妹妹出國留學前的餞別宴就選在這裡。
她從第一道菜就稱讚好吃,一路下來,吃到最後由我點的烤布丁時,睜大了她原本就圓圓亮亮的大眼,讚不絕口,結帳時,還特別問櫃檯可不可以來這裡只單點烤布丁。
Iway 妹妹甫在11月初學成歸國,趕不及只營業到10月底的立花。
緣份接不上,就只能說再見。

不只是對人,原來對事、對物說再見,也會如此感傷。
感覺在我熟悉的世界裡,有某些部分消失了。
失落、惋惜、懷念,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讓這聲「再見」說的心不甘情不願。
然而,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是不變的呢?
看來,我還有很多功課要學。

2008-11-13

窗外有藍天

這是一部電影,英文原名叫做「A Room with A View」,男主角在旅館將一間有窗景的客房讓給女主角,兩人因而結緣。

我沒看過這部電影,但最近突然驚覺,有窗景的房間真的太重要了。

因為準備搬家的緣故,在一星期內東奔西跑密集地看了十多二十間房子,整層住家、套房、雅房,各種類型都有。

每次看完,總是若有所失地走出來。

部分是可怕的鬼屋(不是真有阿飄,而是太破太舊或太髒太亂),部分雖可接受但仍不滿意。

直到看了一間既新又乾淨,價格也很漂亮的分租套房,但我仍無法下定決心訂下它,這才理解自己的關卡何在。

我需要看的到風景的窗。

現居小窩有個小陽台,雖然被我堆滿了東西,但還是有一扇落地窗可以讓我自由地望往窗外,完全沒有鐵窗的阻攔;即使眼前有一大片同為國宅的高聳建築物,但還是有空間讓我可以看看天空,看看樓上陽台垂下的萬年青藤蔓,以及讓陽光無礙地射進屋裡,灑了滿地。

出門前,我總習慣探一探窗外,看看天氣是晴是陰或是雨。

對於我這個大半時間都在家裡工作的SOHO族,以及百分之兩百的「宅女」個性而言,這面窗景實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

至於我所看到的那些房間,有的只有一扇小窗對著自家晒衣服的後陽台,陽光根本照不進來;有的窗正對著別人家的後陽台,中間只隔著防火巷的距離,是一種近到根本不想開窗的尷尬;有的窗面向捷運和大馬路,轟隆車響讓人開不了窗。

即使房間本身的狀態極佳,但我還是不想住在裡面。

還有一扇窗不知為何緣故,用半透光的紙糊了整面玻璃,這樣的窗根本是名存實亡。

之於我,一扇有窗景的窗,要比擁有私人衛浴更重要。

這才理解,為什麼我可以在這個小窩一住超過十年,全是拜這面落地窗之賜。

不過,再久的緣份也有結束的時刻。現在,只能衷心期待,另一面讓我可以安居久居的窗快快出現。

2008-10-19

舞孃

我還不夠格如此自稱,但想把它當做目標之一。

從小,我就愛跳舞。
小學時,曾經在放學後隨著同學去參觀舞蹈教室,看其他小朋友上芭蕾舞課,心嚮往之。
但流連忘返又沒向家裡事先報備,就是搞到我爸媽拼命找小孩,連學校也一起動員。
回家後,被罰抄寫十遍課文。從第一課抄到最後一課。
(但上升人馬畢竟還是受寵,其實我只抄了五篇課文,我媽就叫我上床睡覺去。)
長大後,反而很慶幸自己沒去學芭蕾。
因為大家總說,年紀太小就拉筋會長不高。而我,偏偏很喜歡自己逼近170的身高。

雖然和跳舞的第一次接觸是以受罰收場,但並沒有阻擋我對跳舞的強烈興趣。
升上高中,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同學,開始了跑舞會逛舞廳的生活。
八○年代末期,舞禁正處於即將開放的前夕,雖不致於偷偷摸摸,但也無法光明正大。
某次,有間號稱台南最大的舞廳開幕了,我們一群「舞友」自然蠢蠢欲動,甚至各自編理由欺騙父母要求外宿,實則想趁著週末開幕夜去狂歡。
這個計畫最終也以失敗收場。因為前總統蔣經國先生就在計畫遂行的前幾天去世了。
連電視節目也變成黑白,想當然爾,所有聲光娛樂場所全部禁止營業。
接著放寒假,「舞友」聚不到一塊,這個計畫無疾而終。

接下來,進了大學,就這麼狂跳了四年。
我所就讀的某科技大學有一項「古老」的傳統,在每一場舞會裡,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跳交際舞,也就是現在最流行的國標舞。
所以,我們剛成為新鮮人,學長學姊就忙不迭開起舞蹈課,為我們惡補探戈、恰恰、吉魯巴、華爾滋、布魯斯……
本人因為天資聰穎(笑),把每一種舞的男方女舞步都學了起來,既可被人帶,也可帶人跳。
剛開始我最喜歡探戈,偏愛它強烈又有氣勢。後來喜歡吉魯巴,最享受在極快拍的音樂裡輕快踩著雙腳的跳躍感,心情彷彿也飛揚起來。
那時,本校每學期舉辦11場舞會,九個系各自辦一場,另兩場則由學生活動中心主辦。上學期迎新,下學期送舊。
甚至就連台大每年校慶在椰林大道舉辦的露天舞會,我們也會吆喝一群人前去。
我的舞友遍佈各年級、各系所,雖然素不相識,但一進到舞會場地裡,大家就會很有默契地聚在一起玩。
舞會的場地,就在社辦所在大樓的地下室。所以,只要聽到樓下的樂聲,社團夥伴就很清楚要到哪裡找我。
四年裡,除了每年22場舞會,因為在社團負責活動的關係,我還學了一堆土風舞兼編了幾支帶動唱與啦啦隊舞,途中還插花去舞蹈社學了半年多的爵士舞。
但再怎麼說,大學時期的我充其量只是舞棍,離舞孃還遠的很。

畢業後開始工作的頭幾年,也曾跟著好友去了幾次舞廳。但慢慢地,也淡了,沒了。
生活裡,動腦的時間與機會愈來愈多,相對地,就會愈來愈少使用自己的肢體。
後來為了健康(其實是瘦身)的考量,開始跳起韻律舞。但那畢竟比較像運動,而不是舞蹈。
再更後來也是為了健康(心臟有輕微狀況故不宜從事劇烈運動)的考量,轉而學瑜珈。
個人認為,瑜珈是擺姿勢,根本與舞蹈扯不上關係。幾堂課之後,我放棄了它。
然而,對舞蹈的喜愛,畢竟已經深植在我心裡,當占星課的學習穩定進行之後,我忍不住分心去尋覓舞蹈課程。
最近半年,開始學起中東肚皮舞。
入門課程只上完一半,大部分的基本動作都做的很醜很滑稽,但跳舞這件事還是令我覺得開心雀躍。
重拾舞蹈的過程裡,讓我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震驚地發現雖然我們會使用四肢,但對身體其實缺乏控制力。
課程還在進行中,「舞孃」是給自己的目標。不過,最重要的不是完成目標,而是享受完成目標的過程。
年紀愈來愈大,還能找到令自己重燃熱情的事,我真心覺得自己真是太幸福了。

2008-09-11

飄洋過海來看你

這種心情,應該就是所謂的「遠距離戀愛」吧!
因為每次見面都所費不貲,所以要用心計算存款數字,努力擠出相見的經費。
時間也是一大問題,必須在一個又一個的工作之間尋找空檔,安排出最能心無旁騖的時間。
總是希望,見面的時間愈長愈好。但經費不允許,現實也不允許。

別人的遠距離戀愛,通常是愛上了一個人。而我的遠距離戀愛,則是愛上了一座城。

這是我第三次造訪京都,在這夏末秋初的曖昧時點,但我把它歸類在夏天。因為耳聞京都盆地酷暑,年年身受台北盆地炙夏之熱的我,暫時還不敢嘗試。
回想起來,第一次去京都是在春天,眼見櫻花由含苞待放到怒放滿開;第二次去京都則是在冬天,沒有雪,沒有花,也沒有綠葉,但卻讓我更直接地看見京都。
完成京都四季是我的目標。這一次之後,就獨缺秋楓的京都了。

記憶裡,似乎還沒有遇見哪個城巿能吸引我一去再去。過去因為工作的關係,去了舊金山三次,雖然這是人人稱道的旅遊勝地,但第三次去舊金山時,千般萬般不甘願的我幾乎是被老板給逼上飛機的,因為已經覺得它無趣。
其他地方像是西雅圖及夏威夷,我各去過兩次,這兩個地方挺有意思,如果叫我再去第三次也可以,但我絕對不想自己出錢去。
所以,京都是我唯一的唯一,我願意自己出錢,也極想一次又一次地去,沒有上限。

愛上了,不也就是這麼回事嗎?

飄洋過海來看你

作詞:李宗盛 作曲:李宗盛

為你 我用了半年的積蓄飄洋過海的來看你
為了這次相聚 我連見面時的呼吸都曾反覆練習
言語從來沒能將我的情意表達千萬分之一
為了這個遺憾 我在夜裡想了又想不肯睡去

記憶它總是慢慢的累積 在我心中無法抹去
為了你的承諾 我在最絕望的時候都忍著不哭泣

陌生的城巿啊 熟悉的角落裡
也曾彼此安慰 也曾相擁嘆息
不管將會面對什麼樣的結局

在漫天風沙裡望著你遠去 我竟悲傷得不能自己
多盼能送君千里直到山窮水盡 一生和你相依

2008-07-29

不鑽牛角尖

這篇文章,是為了和我一樣容易鑽牛角尖的人而寫。

某個週四,排了休假打算回台南,行前照例兵荒馬亂,工作和行李亂成一團。
中午時分,查了高鐵時刻表,決定在下午 1:30 或 2:06 這兩個班次之中擇一搭乘。
但時間在拖拖拉拉之際快速流逝,等我準備就緒出門,已經 1:05。
暗自揣想,大概趕不及 1:30 那班車。從我家搭計程車到火車站,通常需要 20 分鐘,而且,進了車站,還得排隊買票。
所以,乾脆就先打了電話告訴老爸,自己會搭 2:06 那班車。
即使如此,心底還是有點希望能趕上 1:30 那班車,可以早一點到家。
偏偏,計程車往前開不到二十公尺,第一個遇上的紅綠燈剛好由黃轉紅,擋住前路。
當下有點悶,有種出師不利的感覺。
但隨即轉念一想,反正原先就準備搭 2:06 的車,根本不需要如此焦急匆忙地趕趕趕。
接著又想,台北巿的紅綠燈有特別設定,同一條路上的一排號誌常常一齊亮綠燈,所以,我在這裡等這一個紅燈變綠燈,接下來遇到的號誌應該都會是綠燈才對。
真會這麼一路順暢嗎?我覺得自己有點太樂觀又太妄想。
綠燈亮了,計程車繼續前進。眼前的號誌一如我的樂觀妄想,全部都是綠綠綠,左轉之後是綠燈,走過幾個路口之後再右轉,還是綠燈。
轉眼間,五分鐘就走完一半的路程。順暢的令人不敢相信。
最後,等我抵達台北車站時,才發覺這趟車程只用了 11 分鐘。
飛奔前往地下一樓,每部自動售票機前至少都站了二或三人,但剛好有一部只能以信用卡購票的機器沒人使用,讓我連一秒鐘都不用等,就順利地買到車票。
結果,我如願搭到了 1:30 的那班車。

透過這個小小故事,我想表達的是思想的力量。
在進一步闡釋這個陳腔濫調之前,我要再跳躍一下,把時空倒轉回大一的我。
那時,社團圖書櫃裡出現了一本書,書名叫做「不鑽牛角尖」。
也就是在那時,社團裡的學長姊幾乎一致認為,我是最需要讀這本書的人。
某位電子系的學長甚至形容我的情緒就像電路學裡的「脈衝」,高低起伏、變化劇烈。
關於我當時的幼稚、情緒化、難相處,無需再多做形容,總之隨便一個人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都有可能引我不快。
但一年半以後,同樣一批學長姊一面倒地稱讚我是社團成長最多、表現最好也最穩定的人。
十多年後的現在,「鑽牛角尖」這幾個字,已經不再與我劃上等號。
而我,只不過是在大一升大二的那個暑假,動了一個小小的念頭,決定自己必須改變。
一開始只懂掩飾自己的情緒,不再坦白示眾。
接下來慢慢給自己的情緒找出口,思想在此扮演了很大的力量。
終於,我學會用自己的思想來調節自己的心情。我無法避免負面情緒,但我有能力將它減至最低最短。

根據個人心得,不鑽牛角尖的兩個訣竅是正面思考及化繁為簡。
(百分之兩百的陳腔濫調,但卻是在我身上極其奏效的陳腔濫調)
趕車遇紅燈那件事,說明的是我的正面思考。
即使只是小小一件事,都有鑽牛角尖的可能。而我,在暗自期望趕上 1:30 那班車的同時,察覺了自己幾乎要踩入鑽牛角尖的惡性循環裡,立刻轉換念頭,用力把自己拉出來。
至於化繁為簡,純粹是個性使然。我討厭所有複雜的人事物,因此,身邊的所有人事物都會極力保持在最簡單的狀態。
一旦發現自己的思想在兩班車之間搖擺,立刻逼自己選擇其一,而且是壓力比較小的那一個。
愈是放鬆,事情反而愈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我總會半開玩笑地說,這是我的「念力」發威。
但,我的確是相信有「念力」的。
鑽牛角尖,或不鑽牛角尖,其實也就在一念之間。

2008-07-13

轉貼~我的台南舊事 by 韓良露

我極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為它出自我喜歡的老師,而且它還精準地剖析了台南與台南人,那是與京都極其相似的古都氣息。

出處:(2002.03.29)中時人間副刊

我站在台南火車站月台上,等著南下的慢車從永康開來,載我去保安村,我並不是想趕時髦,去玩一趟永保安康的火車旅行遊戲,而是想回憶一趟二十多年前的逃亡路線。
那一年,把青春日子過得像寫壞了的「麥田捕手」的我,實在厭倦了在台北的生活,突發異想的要到遠方去唸書,當年還不流行高中生出國,我只好在全島選一個可以轉學的地方。
我可以選高雄,那裡畢竟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我對那裡的記憶只剩下最早的童年記憶,才兩三歲的我,在高雄愛河淹大水的那一年,被困在一個高高的衣櫃上,眼睜睜看著我很喜歡的一雙小紅鞋被水沖走。
我也可以選擇新竹或台中,父母當然希望我選離台北近的地方轉學,雖然他們一直沒有明白為什麼我非要離家求學,一向只有南部的孩子離鄉背井到台北唸書,那有北部的學生一個人去南部唸書的道理。
但我那一對開通或寬容到不可思議的父母,對我的青春浪蕩生活早已不知如何是好了,高一唸中山女中時,曠課加請假記錄破建校歷史,高二轉去了辭修高中,依然不改本色,還鬧過一次笑話,在全校朝會時(那一天我還是不在,事後經同學轉告),校長宣佈高三上年度全校第一名的獎學金得主韓良露,因請假加曠課太多,操行成績只剩下了不到三十分,因此被取消資格,當場引起全校哄堂大笑。
在台北其實也沒什麼壓力的我,只是難耐那段想離家遠遠的衝動,想一個人過日子,想每天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想不向任何人交代地體會孤獨和寂寞。
最後我選定了台南,主要原因是因為我母系方面的親人,外公外婆媽媽大舅阿姨等等都是台南市人,雖然他們已經通通住在台北了,但台南對我一直有種神秘的牽引力量。

也許是聽多了阿嬤講的台南的事故,說她漢學家的父母思想先進,讓女兒讀書識字到市女中,說她父親雖然反對女兒看上了民族路開布莊的少東阿公,這個據說長得十分漂亮的男人,到日本唸書未成,回來變成了皇民,是阿嬤漢學家父母不恥的人,但讀過書的阿嬤懂自由戀愛,硬要為男人的美色而下嫁。婚後,阿嬤也過過多年老板娘的生活,母親還記得她剛上小學時每天都有三輪車接送,但光復後民族路一場大火燒光了阿公家的祖業,據說放火的人就是為了對皇民報復的。
家道衰頹後,阿嬤才知道男人的美色無用,雖然她並未因此就少喜歡阿公一些,阿嬤曾經拿她和阿公結婚時拍的照片給我看,照片中的阿公真好看,長大後我才發現他長得像李察吉爾,瘦長鮮明的臉框,有著洋人的眼窩,令我懷疑阿公的家譜中是否也藏著荷蘭人的遺傳基因。阿公這一張好看的臉,一生對做事無用,對女人卻很有用,終其一生,阿嬤都還要搶著和別的女人競爭服侍阿公。
大舅也繼承了阿公的容貌及命運,只是更為悲慘些。天資聰穎的他,唸台南一中時,就被台南大舞廳的當家舞女看上,日夜溫柔鄉的他染上了毒癮,早早就送進了台南監獄,我小時候,曾和阿嬤從台北坐火車到台南探親,阿嬤在火車上大剌剌地數著一大疊的百元鈔票,到了台南,阿嬤說要帶我去個地方,叫我回台北後不要說,後來我就去了那個印象中有好高好長的石牆,以及高大茂盛的鳳凰樹的關人的地方,阿嬤給了大舅一大筆錢,說這樣他在獄裡會少受點罪,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大到懂得看大舅的臉,三十多歲的他,的確長得又俊秀又文氣,彷彿電影明星一般。
在我印象中,有不少好看的台南男人,特徵都是陰柔斯文,像那個在台南火車站帶了陌生的日本女生回家的男生,當報上刊登了他的照片,那一張多麼文雅又令人放心的臉,竟然是個將女人支解的殺手,還有那個傳聞中年輕時多麼斯文秀氣的小說家台南人舞鶴,他的小說不也殘暴地支解著語言嗎?
(註:井口真里子的遇害地點是在高雄,兇手是在小港機場排班的計程車司機,為了嫁禍曾在台南招待井口真里子過夜的男生,而特意將肢解後的屍塊運到台南棄置。)

我一心想到台南去,長大後才明白當年我一定是聽到了不明的、遠古祖靈的召喚,父母說,考上了台南女中你就去吧!他們一定覺得我上不了,沒想到兩百多人考轉學,只收了我一個人。
父母只好幫我租了房子,在府前路郡王祠旁的巷子裡,兩層樓的老式洋樓,屋主是在台電上班的高級職員,太太在家教鋼琴,有一個正在唸私立長榮女中高三的女兒,這一家保守的人家,肯把房間租給外地學生,看上的是要唸台南女中的我,會對他考大學的女兒激起競爭鼓勵的作用。
事情完全出乎他的預料,註冊入台南女中高三後的我,第一個星期摸清了學校有多少棵老榕樹、受夠了清晨朝會的團操,更受不了台南女中古怪的制服,更奇怪全班女同學為什麼下課休息時都靜悄悄的?
我又開始了逃學的日子,剛好認識了在台南美新處辦畫展的人,要我白天幫忙看畫廊,反正是義工,我有空去時,就到美新處圖書館借英文小說,畫展看煩時,還可以丟下整屋的畫,到美新處門口的莉莉冰果室吃番茄沾糖薑醬油和水果冰。
我曠課了一個月,認識了一些斯文秀氣的台南男孩,一起騎單車去南鯤鯓,看還沒開過畫展只是傳奇老人的洪通,一起在台南孔廟的大榕樹下交換閱讀彼此寫的現代詩,這些男生都跟我的外公、大舅一樣,會說一種很柔軟的台南腔的國語及閩南話,很多年後,我去了京都及蘇州,才了解到什麼是古都人的聲音。
曠課一個月後,學校開始查問了,我索性瞞著台北的家人,也騙了學校的教務主任說我水土不服,乾脆辦了休學,當時,我已經捨不得離開台南了。

我喜歡台南那種緩慢的、懶散的、優閒的氣息,潮濕的空氣中飄浮著草木青味、黃昏時隨著台南人上街漫無目的地散步,入夜後沈靜的暗巷浮動著花香、夜訪郡王祠深夜的陰森,晨探赤嵌樓黎明的蒼茫。
我慢慢地溶入了台南的古老靈魂之中,明白了台南人在壓抑、保留、淡漠、守舊的外表下,潛藏著的狂熱、執著和驕傲。
如果台灣有所謂南部人的概念,高雄市人的生猛、嘉義市人的鮮蠻,都符合南部人的形象,只有台南市人不一樣,也許太多歷史的變遷和古都的幽魂讓他們從不認同地理上的南部,只認同歷史時光中的記憶,有一次台南人的小提琴家胡乃元說到一個故事,他說有人說起陳水扁總統是台南人時,只有真正的台南市人才會糾正說,陳水扁其實不算是台南人,他是台南縣人,實事求是又自命不凡的台南市人可是連跟總統沾親帶故都不在乎的,台南人對看不慣的事情,卻也不屑用激進的手段去改變,我到了很大時才明白,小的時候常帶我去陽明山台灣神學院參加夏令營及北投長老會做禮拜的阿公阿嬤,就像他們台南神學院的鄉親一樣,是如何堅守台獨基本教義,他們把大女兒嫁給了外省人,卻終其一生在骨子裡排斥外省人,但他們從不明白表現這些,他們懂得什麼叫保留和壓抑。
去年,我應誠品書店去南部演講,台南的聽眾比高雄、嘉義場都多,但演講後我問是否有任何問題,完全不像高雄和嘉義的踴躍發言,在台南,沒人提問,但也沒人離開,幾乎有三分鐘的無言後,直到我說沒問題就結束吧!還是我先站起身,才有人起身離開。
誠品書店的人告訴我,這就是台南人,他們不喜歡在大庭廣眾表示意見,是歷史的集體記憶使他們不放心陌生人嗎?
走在台南街上,你會發現這個城市人們說話的聲音比別處小,電梯中絕不會有人高談闊論,台南女孩的穿著也特別典雅保守,彷彿從舊式的日本時裝苑雜誌上走下的人,在度小月老店遇到幾個剛放學的高中大男生,正在發育的他們竟然也肯花錢吃那小碗得不得了的擔仔麵,難道他們這般年紀時就已經懂得拒絕流行全島的俗擱大碗的誘惑。
在台灣的各大城市中,台南改變得最少,這個城市的人只想記住歷史,並不怕被時代遺忘,台南鄉親父老如今最不堪的記憶,竟然是曾經讓一位市長大肆改變,而做了不少沒格調的事。

我終究不是真正的台南人,台南是容不下浪子浪女的,他們必須離開,休學了三個月後,父母終於發現了我的祕密,宣佈要來帶我回家。當夜,我四處聯絡台南的友人,凌晨帶著行李偷偷離開租屋處,只驚動了客廳中正在打瞌睡的大狗。清晨,我從台南火車站搭上慢車,直赴保安村友人父親的鐵路宿舍落腳。
二十多年後,我左等右等,從永康來的慢車始終不進站,後來才聽廣播說火車出永康後在平交道出了意外。事故正在處理中,要乘客耐心等候。
那一天逃亡的晚上,父親運氣好,竟然等到了不知情的友人去找我,東打聽西打聽下,知道了我在保安村的藏匿之處。
那一天晚上,父親領我回台南,卻遇上台南全市大停電,當時還謠傳是台獨份子幹的破壞,一個城市會為一個人的逃亡終結而停電嗎?而多年後,我想再去保安,為什麼又搭不上火車呢?

2008-07-08

一個人

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相同的問題:妳一個人,不會孤獨寂寞嗎?
最近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發問者是我那已婚且有兩個兒子的大妹。她看著這個姊姊隻身一人在台北念書工作快二十年,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另一個曾經問過我相同問題的人,是被我認定為兒時玩伴的男性友人。
(以我這個年紀來看,所謂的兒時,是指在年滿20歲之前所認識的人。)
在曖昩的暗示得不到我的回應之後,他像個小朋友般賭氣地說:「妳再這樣下去,老了一定會孤獨寂寞的。」
我聽了只有哈哈大笑。「不用等到變老,我現在就很孤獨寂寞了。」

其實,第一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正是我自己。
那時的我的年紀還無法上小學,但因為媽媽的考量,也沒去上幼稚園(那個年代認為小朋友只要從大班開始唸就行了)。所以,白天只能自己一個人玩,根本找不到年齡相近的玩伴。
我記得,自己喜歡在某幢洋房在戶外加蓋的鐵梯上眺望遠方。
當時,心裡曾經不只一次浮現過這個疑問:為什麼我會如此孤獨寂寞?

現在的工作、現在的生活,更讓我處於一個人狀態的時間出奇的長。
常常,一整天下來,我和別人的交談不到十句話,通常是吃飯點菜,或是在7-eleven結帳時,和對我熟到會幫我注意博客來訂書是否到店的打工妹妹閒扯淡。
我的「宅」化程度之嚴重,搞的某個朋友看不過眼,不時就想拉我出去走一走。
(但她一說「爬山」兩字,我就立刻謝謝再連絡。我可以在平地走一整天的路,偏偏就是受不了背著裝備往上爬這件事。)
上個月的手機帳單同樣也在提醒我有多「宅」。明明是申辦月租費率200元的專案,結果卻只打了116元,白白讓電信公司賺走近一半的通話費。
不過,我真的很享受一個人的空間,一個人的生活。而且,比以往更少感受到孤獨寂寞。
或許應該慶幸,我一向視工作為賺錢謀生的單純工具,除此以外,再無他求,故而將更多的心力與時間,全用在自己身上。
發展自己的興趣如占星、讀更多有趣的書及小說、透過精采的日劇練就了日文的好聽力,以及更多和自己相處的機會。
有太多事情,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做的很開心。

所以,經過了這麼多年,我終於理解,孤獨寂寞才是人及人生的常態,如同口渴或肚子餓一樣正常。
生理上的肚子餓,可以用各式各樣的食物來填,淺嘗即止的點心或撐到爆表的大餐,任君選擇。
但心理餓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只有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找另一個人來陪。
想想,還真有點可笑。
有點年紀的人應該都可以體會,其實,兩個人的孤獨寂寞會比一個人的孤獨寂寞,更為巨大且空虛。

畢竟,我們,都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也終將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
有其他人陪著走一段,是一種運氣。但走的再遠再久,終究有必須分道揚鏢的那一天。
一個人,才是生命的必然。

2008-06-04

學占星

2003年10月,我開始上課學習占星。當時,老師要求我們交兩樣東西,一樣是自己的星圖,另一樣則是接觸占星的理由及過程,這就是我當時所寫下的想法。

有個兩歲半的小女孩,在她弟弟出生的那天,展開她此生的第一次探險。
在熙來攘往的傳統巿場裡,她趁著大人與小販討價還價的當兒,往某個吸引她的方向走去。這個短短幾小時的失蹤記,甚至驚動了警察局,事後卻意外地並沒有遭到大人的責罵,也沒有令她記取任何教訓,在往後的生命裡,她還是持續那隻身闖蕩的行徑。


我一向被旁人視為特立獨行的份子,但奇怪的是又有好人緣。在這三十幾年的生命記憶裡,同樣矛盾的事一再地發生,彷彿一切都已經註定,只等待觸發的時刻來臨。
從自認為毫無寫作天份,卻無意間在一次比賽得了獎,而展開的寫作歷程;兩次聯考都做了非主流選擇,但結果都仍被導回所謂的「正途」;以及大學畢業時,誤打誤撞找的第一份工作竟延續超過十年,且現仍在進行中。
我開始覺得,不論如何地我行我素,但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會在關鍵時輕輕地推我一把,讓我的生命持續地在軌道上行駛,而沒有脫軌的瘋狂演出。

第一次知道所謂的星座,是在升國一那年,無意中發現家裡的那本黃曆裡附有許多雜七雜八的資訊,12星座的介紹正是其一,而深深地吸引了我。但一直到工作之後,才發現除了太陽星座,還有其他代表不同意義的行星,以及我開始接觸到星圖之後,對於我的個性與經歷,彷彿有了那麼一點合理的解釋。
然而,真正讓我想深入地研究占星學,卻是在接觸到韓良露老師所寫的「愛情全占星」一書。在各種解析之外,最吸引我的是字裡行間關於生命課題與宿命輪迴的闡述。
多數人傾向透過宗教的形式來追尋上述方向,但之於我總是覺得少了一點動力;相較之下,我覺得占星學才是最適合我的追尋方式,所以,接著買了全占星的系列書籍與十二原型星座。

在幾次的占星課程之後,我最認同的一點說法,就是占星學必須要配合人生哲學,才有意義與力量可言。因此,學習占星學知識固然非常重要,也大有收穫,但將過去死記的片斷、零碎且獨立的占星知識,以邏輯的線串連在一起,更讓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重看全占星系列也有了更深的體會。
我同時也覺得,能夠在課堂上聽到老師在歷史、神秘學與天文學等各種龐雜學問的說明與看法,真是非常有趣而令人著迷。畢竟,一般人如我還是有點小懶惰,真要旁徵博引地去鑽研所有與占星學相關的種種知識,真是需要很大的動力與決心才行。
而在接觸占星學這些以來,我最感到無法理解的部分,是對於空宮的解釋。一般的說法,是建議以宮位所在的宮主星來解釋,也就是二宮金牛座的話,就視同金星入二宮。但我覺得,空宮代表的難道不是一種缺乏與忽略嗎?真正有金星入二宮,和二宮金牛座但無任何行星落入,代表的真是完全相同的意義嗎?

韓良露老師的占星學課程是對我囫圇吞棗的占星知識的一種開悟,也是廣泛接觸各式各樣學問的享受,還有觸及生命課題與人生哲理的啟發與思索,讓我每星期都很期待上課時間的來臨。
對我而言,學占星,是另一種形式的隻身闖蕩行。

2008-04-14

人生問卷

我唸大學時,曾出現一本名為「人生問卷」的暢銷書。
作者是台大教授傅佩榮,他以「與問題一起生活」為概念,從國外相關書籍摘錄了一百道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解答。
這些題目包羅萬象,列舉數題如下:

問題1. 你這一生全力追求的是什麼?是成就、安全、愛情、權力、刺激、知識,還是別的?
問題16. 如果你明天清晨醒來,可以得到一種特殊能力,請問你會希望那是什麼?
問題34. 如果家中失火,你在搶救家人與寵物之後,還有時間帶出一樣東西,那麼你會選擇什麼?
問題58. 你認為再過一百年,世界會變成一個更好的,還是更壞的地方?
問題97. 你在未來五年內,希望做些什麼?你認為自己會做些什麼?

事隔多年,重新看到這些問題,再對照自己近期的體驗,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或阻礙時,第一反應就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找答案,而且只要唯一的標準答案。
但事實上,我們總是連真正的問題是什麼都沒搞清楚。也很少想到,我們可能遇上了複選題或申論題,答案不只一個。
可還記得每次考試前,老師總要耳提面命:一定要先把題目看清楚再做答。
人生不也是如此。真正重要的是看清問題。
搞對問題,才有機會找出正確的答案;但搞錯問題,再多再多的答案也沒用。
我愈來愈發現,即使面臨困難、挫折或阻礙,只要耐心以對,讓心中模糊又朦朧的那些好的壞的感覺,慢慢地形成具體的問題,最好的答案往往就會緊接在後,自動浮現。
換言之,只要問對了問題,就會找到答案。
這麼一來,問題又有什麼值得害怕的呢?
每一次的問題,都是讓自己成長、提升及進化的機會,如同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值得感激。
活著,才會面臨問題。有問題,才像是活著啊!

附註:
大學時的我,除了看作者的解答,也在空白處寫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答案。
只不過,一貫性地缺乏持久力,只做答到第29題,就沒再往下寫了。
當時還是我室友的加菲曾借走這本書,她說她喜歡我的註解多於書的內容。
現在的我來看當時的我,最高興的其實是自己多年來仍可堅持相同原則,做人、生活及行事。
我覺得自己超級幸運且幸福。

2008-04-01

這個世界

我們所面對的這個世界,就是我們自己的倒影。
即使眼前是一模一樣的風景、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同一樣物,每個人的感受仍然完全不同。
因為,我們是用我們自己這個人去感受。
所以,我們這個人的限制,就成了這個世界的殘缺不完美。
但困在這個人裡面的我們自己,很難認清這一點,以致於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不禁想起,喜愛民歌的大學室友常在寢室裡播放的一首歌。
這首歌的詞曲創作兼主唱人在他22歲那年去世了。但從歌裡,卻仍能感受到他對這個世界的感情。
我也希望自己,永遠不要對這個世界失去愛與信心。

這個世界
作詞:蔡藍欽 作曲:蔡藍欽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希望 有一點失望 我時常這麼想
在這個世界 有一點歡樂 有一點悲傷 誰也無法逃開
我們的世界 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 你又何必感慨
用你的關懷 和所有的愛 為這個世界 添一些美麗色彩

2008-03-19

Where Will Life Take Yo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85_n0tRuc8

什麼是旅程
它不只是旅遊 也並非假期
是過程 是探索
是一種 自我探索的過程
旅程中 我們跟自己的心靈對話
旅程中 我們看見世界
也深刻的體驗
是我們創造旅程
還是旅程決定我們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
你將被帶領到哪裡

最近,電視頻道密集出現LV的廣告。
它說:人生就是一趟旅程。
我也這麼想。而且,親身經歷過的每一趟旅程,都讓我的人生變得更豐富。

前不久,去了南投中興新村採訪。
在那裡,許許多多相干與不相干的旅程記憶一股腦兒浮上心頭。
最久可以追憶到國小的某次遠足,雖然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景物卻仍依舊。
最遠則是去到夏威夷茂伊島,我曾經去那裡出差過兩次。
(在渡假勝地工作或許煞風景,但仍可苦中做樂,像是賞鯨與遊艇晚餐)
這兩個不相干的地方,竟有著高度相似的景色。
兩旁的行道樹籠罩住四線道路,偶爾才有車或人緩慢懶散地經過,溫暖的陽光灑了四處。
一抬頭,青翠綿延的山巒近在眼前,觸手可及。
不同的是,茂伊島有海。
不同的是,中興新村裡棋盤似交錯,排列整齊的紅磚屋瓦平房。
它們原本應該都是公家宿舍,但在廢省之後,一大半都人去樓空。偏偏,這復古懷舊的模樣,正好與那悠閒又自然的度假氣氛不謀而合。
當場,我忍不住脫口而出:真想來這裡Long Stay。

我感謝眼前的風景,更感懷自己經歷過的旅程。
這兩者,跨越時空,在此刻合而為一。
常常,一篇文章、一張照片、一段影像、一首歌曲,甚至只是一個美味的麵包或蛋糕,都可以快速地帶領我,重新回到自己曾經造訪過的地方。
京都、北海道、巴黎、倫敦、柏林、西雅圖、舊金山,以及更多更多。
那種身歷其境的感受,重回舊地的想像,讓我心中充滿難以言喻滿滿的幸福。
不必買機票、不用訂旅館,也不需要哆啦A夢的任意門或時光機,我就可以在空間裡徜徉、在時間裡遨遊。
旅行,讓我的心更自由。

2008-02-29

阿嬤

除夕那一天,我的阿嬤化作一縷輕煙,離開了我們。

阿嬤享壽87歲,因此,訃聞是粉紅色的。
名列訃聞裡的有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內孫、內孫媳、內孫女、內孫婿、外孫、外孫媳、外孫女、外孫婿、內曾孫、內曾孫女、外曾孫、外曾孫女。一算之下,總共有74人。
由阿嬤所衍生出來的家族,極為驚人。
雖然面對的是死亡,我卻感受到生命延續的力量。

整個過程裡,我掉了三次淚。小小的。
接到消息的那一天,盤算著該如何告訴被阿嬤帶了三年的小妹。
火化入塔的那一天,出殯前跟著隊伍繞著棺木行走,突然醒覺阿嬤即將徹底消失。
還有,寫這篇文章的這一天。

總覺得,每一次面臨說再見的時刻,就好像是對自己的一次考試。
測試自己,到底看透了多少生與死、虛與實。
以及,從中發掘新功課的悟性與能力。

這一次,也是這樣。

2008-02-21

傳說

坊間流傳著台中巿長胡志強在車禍前,曾在台南某廟宇遇見一名白髮老人的說法。
其實,我家也有一個類似的傳說。
不過,除了同樣有「預言」的色彩,傳說的性質並不相同。
而且,嚴格說來,我家的不能算是「傳說」。因為還有當事人可以驗證這件事。

當事人是我媽。
在她幼時,有一天,位於偏遠鄉下的家門口來了個化緣的和尚。
我的外婆準備了一些食物給他,他看著在一旁的我媽,突然說:「妳命中註定只有一朵紅花。」
紅花,指的就是「兒子」的意思。
我媽只見過那個神秘和尚一次,後來他再也沒有出現過。

我媽生了五個孩子,四女一男,的確只有一朵紅花。
但一開始,她壓根兒不接受這個說法。
我媽生了一個女兒(我)之後,接下來就生了一個兒子(我弟),如果依據比例或機率或某種阿里不達原則來看,再往下生,得男的機會頗高。
然而,三個妹妹接連來報到。
那時候沒有超音波,最小的妹妹出生之前,我媽從先前的經驗值研判種種癥兆,斷定這一胎必定是個兒子。
結果卻摃龜了。
我媽決定不再拼下去,當下就結紮了。

所以,每當有人疑問,在政府大力宣傳「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算少」的那個久遠年代裡,我媽卻生了五個孩子,實在很難解釋這來龍去脈。
一切,都是因為神秘和尚的一句話起了頭。
然後,有個女人硬是要以己身來否定預言,卻失敗了。
不過,這個賭氣的過程,終究還是有一個美好的結局。
多年以後,當所有兒女都長大成人,我在台北混了十多年不肯回家,我弟和老婆住在高雄娘家,已婚的大妹一家子和未婚的二妹及么妹則都留在台南家裡。
我媽很感慨也很欣慰地說:「還好生了四個女兒。」
在這個年代裡,女兒可是比兒子要來的寶貴許多。

還有,這個傳說也讓我發現了一件事。
原來,我的鐵齒性格,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