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9

盲點

這是無法避免的通病。但一件小事,讓我認清盲點是多大的問題。

因客戶的報稅需求,必須傳真身分證影本。不過,我手邊並沒有多餘影本,之前用多功能事務機掃描及列印時,又重複發生無法列印的莫名問題,所以決定把掃描後的電子檔存進隨身碟裡,帶到7-11的ibon去列印。
但人的忘性是隨著年齡而成長的。我常常一轉身、一分神,就忘了自己原本正在做或打算做的事。
因此,我明明已經將隨身碟放在桌上了,中午出門吃飯前,還是沒記得要把它放進包包裡。
直到吃飯時,才記起隨身碟的事,暗自懊惱。

必須先說明一下,我的生活作息「宅」的不得了,除了工作以外,日常生活出門的機會,每天通常只有午餐和晚餐這兩次,有時在午餐就連晚餐都一併買好,順理成章地再減掉一次出門機會。
(OS:宅與懶只有一線之隔。)

由於身分證影本必須儘快交到客戶手上,才能請款。但若等到晚餐才出門列印,等於又浪費了一個工作天,無奈之餘,只好決定吃完飯後回家拿隨身碟。
這個決定很掙扎,原本打算吃完飯去買杯50嵐,而店的方向剛好和家的方向相反。
再往下細想,卻發覺自己已經陷入盲點裡。
重點是身分證,不是隨身碟。
身分證正本就躺在我的錢包裡,無時無刻跟著我一起同進同出的,我只要拿著它去影印就行了,幹嘛管什麼隨身碟。
突破盲點之後,心情豁然開朗。按照原訂計畫,印好身分證也買了50嵐。

人常是這樣的,明明事實就擺在眼前,卻沒有看到真正的主題。
反而被其他配角搶走了焦點,結果就是陷在思路的迴圈裡走不出來,鑽進了牛角尖。
但說到底,盲點也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因為太過執著在某一個點,無法跳脫出來,就看不到全部的構面。
因此,印身分證這件小小的事,已經足以讓我深深地引以為誡。

2009-05-01

小人兒(二)

手足之間的心結從小就有,而且往往發生在極微小的事情上。

有一次,全家人聚在一起翻看小外甥的相簿。
Leo 哥哥是個受寵的老大,而且一雙靈活大眼又愛笑,累積了好幾本個人相簿。
正當大家邊看邊讚嘆 Leo 哥哥幼時多麼多麼地可愛,一旁小他兩歲的 Loy 弟弟已經眼眶含淚。
他抗議:「為什麼都沒有我?」
我們一群大人又好氣又好笑,只好加快翻相簿的速度,進行到 Loy 弟弟出生後的部分,他這才破涕為笑。
但弟弟畢竟是弟弟,相片裡有超過一半是和哥哥的合照,不像 Leo 哥哥已經可以出寫真集。

另外還聽到兩對小手足對於相片的有趣反應。
楊氏兄弟相差約五歲。大楊同樣是相片多多的老大,等到小楊出生後,全家出遊的機會少了許多,相片數量自然和大楊沒得比。
小楊倒沒有因為這樣而哭。因為兩兄弟長的極其相似,故而當他看到大楊的幼時相片,總會很高興的說:「這是我。」
任憑大人說破了嘴解釋,他仍堅持如我。

小恩姊姊和小謙弟弟則是另一種反應。
他們倆剛出生的模樣幾乎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他們爸爸(我弟弟)還為此特製了一張對照相片。
兩個人一模一樣的方頭大耳。圓圓肉肉的一張臉佔了身體的極大比例。
但小恩姊姊看到自己嬰兒時期的相片,總會說:「那是弟弟,不是我。」
任憑大人說破了嘴解釋,她仍極力否認。

其實,妹妹們平時對我這個大姊還蠻尊重的,唯獨一件事會讓她們變得酸溜溜,就是兒時相片。
身為老大的我,的確過著上昇人馬應有的童年生活,極度受寵且被帶著到處玩,兒時相片累積了厚厚一疊,尺寸從小到大一應俱全。
但妹妹們則正好相反,沒玩到也幾乎沒被照到。我和她們在兒時相片的差距是數十倍。
她們會半生氣半玩笑地說:「小時候爸媽最疼妳,妳最好了啦!玩最多!」

手足之間的心結,往往發生在極微小的事情上。但這小小心結,常常又流露出手足之間才有的獨特情感。
雖然有時生氣,有時失望,有時無奈,但年紀愈大就愈覺得,擁有兄弟姊妹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