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為了和我一樣容易鑽牛角尖的人而寫。
某個週四,排了休假打算回台南,行前照例兵荒馬亂,工作和行李亂成一團。
中午時分,查了高鐵時刻表,決定在下午 1:30 或 2:06 這兩個班次之中擇一搭乘。
但時間在拖拖拉拉之際快速流逝,等我準備就緒出門,已經 1:05。
暗自揣想,大概趕不及 1:30 那班車。從我家搭計程車到火車站,通常需要 20 分鐘,而且,進了車站,還得排隊買票。
所以,乾脆就先打了電話告訴老爸,自己會搭 2:06 那班車。
即使如此,心底還是有點希望能趕上 1:30 那班車,可以早一點到家。
偏偏,計程車往前開不到二十公尺,第一個遇上的紅綠燈剛好由黃轉紅,擋住前路。
當下有點悶,有種出師不利的感覺。
但隨即轉念一想,反正原先就準備搭 2:06 的車,根本不需要如此焦急匆忙地趕趕趕。
接著又想,台北巿的紅綠燈有特別設定,同一條路上的一排號誌常常一齊亮綠燈,所以,我在這裡等這一個紅燈變綠燈,接下來遇到的號誌應該都會是綠燈才對。
真會這麼一路順暢嗎?我覺得自己有點太樂觀又太妄想。
綠燈亮了,計程車繼續前進。眼前的號誌一如我的樂觀妄想,全部都是綠綠綠,左轉之後是綠燈,走過幾個路口之後再右轉,還是綠燈。
轉眼間,五分鐘就走完一半的路程。順暢的令人不敢相信。
最後,等我抵達台北車站時,才發覺這趟車程只用了 11 分鐘。
飛奔前往地下一樓,每部自動售票機前至少都站了二或三人,但剛好有一部只能以信用卡購票的機器沒人使用,讓我連一秒鐘都不用等,就順利地買到車票。
結果,我如願搭到了 1:30 的那班車。
透過這個小小故事,我想表達的是思想的力量。
在進一步闡釋這個陳腔濫調之前,我要再跳躍一下,把時空倒轉回大一的我。
那時,社團圖書櫃裡出現了一本書,書名叫做「不鑽牛角尖」。
也就是在那時,社團裡的學長姊幾乎一致認為,我是最需要讀這本書的人。
某位電子系的學長甚至形容我的情緒就像電路學裡的「脈衝」,高低起伏、變化劇烈。
關於我當時的幼稚、情緒化、難相處,無需再多做形容,總之隨便一個人的一句話或一個舉動,都有可能引我不快。
但一年半以後,同樣一批學長姊一面倒地稱讚我是社團成長最多、表現最好也最穩定的人。
十多年後的現在,「鑽牛角尖」這幾個字,已經不再與我劃上等號。
而我,只不過是在大一升大二的那個暑假,動了一個小小的念頭,決定自己必須改變。
一開始只懂掩飾自己的情緒,不再坦白示眾。
接下來慢慢給自己的情緒找出口,思想在此扮演了很大的力量。
終於,我學會用自己的思想來調節自己的心情。我無法避免負面情緒,但我有能力將它減至最低最短。
根據個人心得,不鑽牛角尖的兩個訣竅是正面思考及化繁為簡。
(百分之兩百的陳腔濫調,但卻是在我身上極其奏效的陳腔濫調)
趕車遇紅燈那件事,說明的是我的正面思考。
即使只是小小一件事,都有鑽牛角尖的可能。而我,在暗自期望趕上 1:30 那班車的同時,察覺了自己幾乎要踩入鑽牛角尖的惡性循環裡,立刻轉換念頭,用力把自己拉出來。
至於化繁為簡,純粹是個性使然。我討厭所有複雜的人事物,因此,身邊的所有人事物都會極力保持在最簡單的狀態。
一旦發現自己的思想在兩班車之間搖擺,立刻逼自己選擇其一,而且是壓力比較小的那一個。
愈是放鬆,事情反而愈朝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我總會半開玩笑地說,這是我的「念力」發威。
但,我的確是相信有「念力」的。
鑽牛角尖,或不鑽牛角尖,其實也就在一念之間。
2008-07-13
轉貼~我的台南舊事 by 韓良露
我極喜歡這篇文章,不僅因為它出自我喜歡的老師,而且它還精準地剖析了台南與台南人,那是與京都極其相似的古都氣息。
出處:(2002.03.29)中時人間副刊
我站在台南火車站月台上,等著南下的慢車從永康開來,載我去保安村,我並不是想趕時髦,去玩一趟永保安康的火車旅行遊戲,而是想回憶一趟二十多年前的逃亡路線。
那一年,把青春日子過得像寫壞了的「麥田捕手」的我,實在厭倦了在台北的生活,突發異想的要到遠方去唸書,當年還不流行高中生出國,我只好在全島選一個可以轉學的地方。
我可以選高雄,那裡畢竟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我對那裡的記憶只剩下最早的童年記憶,才兩三歲的我,在高雄愛河淹大水的那一年,被困在一個高高的衣櫃上,眼睜睜看著我很喜歡的一雙小紅鞋被水沖走。
我也可以選擇新竹或台中,父母當然希望我選離台北近的地方轉學,雖然他們一直沒有明白為什麼我非要離家求學,一向只有南部的孩子離鄉背井到台北唸書,那有北部的學生一個人去南部唸書的道理。
但我那一對開通或寬容到不可思議的父母,對我的青春浪蕩生活早已不知如何是好了,高一唸中山女中時,曠課加請假記錄破建校歷史,高二轉去了辭修高中,依然不改本色,還鬧過一次笑話,在全校朝會時(那一天我還是不在,事後經同學轉告),校長宣佈高三上年度全校第一名的獎學金得主韓良露,因請假加曠課太多,操行成績只剩下了不到三十分,因此被取消資格,當場引起全校哄堂大笑。
在台北其實也沒什麼壓力的我,只是難耐那段想離家遠遠的衝動,想一個人過日子,想每天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想不向任何人交代地體會孤獨和寂寞。
最後我選定了台南,主要原因是因為我母系方面的親人,外公外婆媽媽大舅阿姨等等都是台南市人,雖然他們已經通通住在台北了,但台南對我一直有種神秘的牽引力量。
也許是聽多了阿嬤講的台南的事故,說她漢學家的父母思想先進,讓女兒讀書識字到市女中,說她父親雖然反對女兒看上了民族路開布莊的少東阿公,這個據說長得十分漂亮的男人,到日本唸書未成,回來變成了皇民,是阿嬤漢學家父母不恥的人,但讀過書的阿嬤懂自由戀愛,硬要為男人的美色而下嫁。婚後,阿嬤也過過多年老板娘的生活,母親還記得她剛上小學時每天都有三輪車接送,但光復後民族路一場大火燒光了阿公家的祖業,據說放火的人就是為了對皇民報復的。
家道衰頹後,阿嬤才知道男人的美色無用,雖然她並未因此就少喜歡阿公一些,阿嬤曾經拿她和阿公結婚時拍的照片給我看,照片中的阿公真好看,長大後我才發現他長得像李察吉爾,瘦長鮮明的臉框,有著洋人的眼窩,令我懷疑阿公的家譜中是否也藏著荷蘭人的遺傳基因。阿公這一張好看的臉,一生對做事無用,對女人卻很有用,終其一生,阿嬤都還要搶著和別的女人競爭服侍阿公。
大舅也繼承了阿公的容貌及命運,只是更為悲慘些。天資聰穎的他,唸台南一中時,就被台南大舞廳的當家舞女看上,日夜溫柔鄉的他染上了毒癮,早早就送進了台南監獄,我小時候,曾和阿嬤從台北坐火車到台南探親,阿嬤在火車上大剌剌地數著一大疊的百元鈔票,到了台南,阿嬤說要帶我去個地方,叫我回台北後不要說,後來我就去了那個印象中有好高好長的石牆,以及高大茂盛的鳳凰樹的關人的地方,阿嬤給了大舅一大筆錢,說這樣他在獄裡會少受點罪,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大到懂得看大舅的臉,三十多歲的他,的確長得又俊秀又文氣,彷彿電影明星一般。
在我印象中,有不少好看的台南男人,特徵都是陰柔斯文,像那個在台南火車站帶了陌生的日本女生回家的男生,當報上刊登了他的照片,那一張多麼文雅又令人放心的臉,竟然是個將女人支解的殺手,還有那個傳聞中年輕時多麼斯文秀氣的小說家台南人舞鶴,他的小說不也殘暴地支解著語言嗎?
(註:井口真里子的遇害地點是在高雄,兇手是在小港機場排班的計程車司機,為了嫁禍曾在台南招待井口真里子過夜的男生,而特意將肢解後的屍塊運到台南棄置。)
我一心想到台南去,長大後才明白當年我一定是聽到了不明的、遠古祖靈的召喚,父母說,考上了台南女中你就去吧!他們一定覺得我上不了,沒想到兩百多人考轉學,只收了我一個人。
父母只好幫我租了房子,在府前路郡王祠旁的巷子裡,兩層樓的老式洋樓,屋主是在台電上班的高級職員,太太在家教鋼琴,有一個正在唸私立長榮女中高三的女兒,這一家保守的人家,肯把房間租給外地學生,看上的是要唸台南女中的我,會對他考大學的女兒激起競爭鼓勵的作用。
事情完全出乎他的預料,註冊入台南女中高三後的我,第一個星期摸清了學校有多少棵老榕樹、受夠了清晨朝會的團操,更受不了台南女中古怪的制服,更奇怪全班女同學為什麼下課休息時都靜悄悄的?
我又開始了逃學的日子,剛好認識了在台南美新處辦畫展的人,要我白天幫忙看畫廊,反正是義工,我有空去時,就到美新處圖書館借英文小說,畫展看煩時,還可以丟下整屋的畫,到美新處門口的莉莉冰果室吃番茄沾糖薑醬油和水果冰。
我曠課了一個月,認識了一些斯文秀氣的台南男孩,一起騎單車去南鯤鯓,看還沒開過畫展只是傳奇老人的洪通,一起在台南孔廟的大榕樹下交換閱讀彼此寫的現代詩,這些男生都跟我的外公、大舅一樣,會說一種很柔軟的台南腔的國語及閩南話,很多年後,我去了京都及蘇州,才了解到什麼是古都人的聲音。
曠課一個月後,學校開始查問了,我索性瞞著台北的家人,也騙了學校的教務主任說我水土不服,乾脆辦了休學,當時,我已經捨不得離開台南了。
我喜歡台南那種緩慢的、懶散的、優閒的氣息,潮濕的空氣中飄浮著草木青味、黃昏時隨著台南人上街漫無目的地散步,入夜後沈靜的暗巷浮動著花香、夜訪郡王祠深夜的陰森,晨探赤嵌樓黎明的蒼茫。
我慢慢地溶入了台南的古老靈魂之中,明白了台南人在壓抑、保留、淡漠、守舊的外表下,潛藏著的狂熱、執著和驕傲。
如果台灣有所謂南部人的概念,高雄市人的生猛、嘉義市人的鮮蠻,都符合南部人的形象,只有台南市人不一樣,也許太多歷史的變遷和古都的幽魂讓他們從不認同地理上的南部,只認同歷史時光中的記憶,有一次台南人的小提琴家胡乃元說到一個故事,他說有人說起陳水扁總統是台南人時,只有真正的台南市人才會糾正說,陳水扁其實不算是台南人,他是台南縣人,實事求是又自命不凡的台南市人可是連跟總統沾親帶故都不在乎的,台南人對看不慣的事情,卻也不屑用激進的手段去改變,我到了很大時才明白,小的時候常帶我去陽明山台灣神學院參加夏令營及北投長老會做禮拜的阿公阿嬤,就像他們台南神學院的鄉親一樣,是如何堅守台獨基本教義,他們把大女兒嫁給了外省人,卻終其一生在骨子裡排斥外省人,但他們從不明白表現這些,他們懂得什麼叫保留和壓抑。
去年,我應誠品書店去南部演講,台南的聽眾比高雄、嘉義場都多,但演講後我問是否有任何問題,完全不像高雄和嘉義的踴躍發言,在台南,沒人提問,但也沒人離開,幾乎有三分鐘的無言後,直到我說沒問題就結束吧!還是我先站起身,才有人起身離開。
誠品書店的人告訴我,這就是台南人,他們不喜歡在大庭廣眾表示意見,是歷史的集體記憶使他們不放心陌生人嗎?
走在台南街上,你會發現這個城市人們說話的聲音比別處小,電梯中絕不會有人高談闊論,台南女孩的穿著也特別典雅保守,彷彿從舊式的日本時裝苑雜誌上走下的人,在度小月老店遇到幾個剛放學的高中大男生,正在發育的他們竟然也肯花錢吃那小碗得不得了的擔仔麵,難道他們這般年紀時就已經懂得拒絕流行全島的俗擱大碗的誘惑。
在台灣的各大城市中,台南改變得最少,這個城市的人只想記住歷史,並不怕被時代遺忘,台南鄉親父老如今最不堪的記憶,竟然是曾經讓一位市長大肆改變,而做了不少沒格調的事。
我終究不是真正的台南人,台南是容不下浪子浪女的,他們必須離開,休學了三個月後,父母終於發現了我的祕密,宣佈要來帶我回家。當夜,我四處聯絡台南的友人,凌晨帶著行李偷偷離開租屋處,只驚動了客廳中正在打瞌睡的大狗。清晨,我從台南火車站搭上慢車,直赴保安村友人父親的鐵路宿舍落腳。
二十多年後,我左等右等,從永康來的慢車始終不進站,後來才聽廣播說火車出永康後在平交道出了意外。事故正在處理中,要乘客耐心等候。
那一天逃亡的晚上,父親運氣好,竟然等到了不知情的友人去找我,東打聽西打聽下,知道了我在保安村的藏匿之處。
那一天晚上,父親領我回台南,卻遇上台南全市大停電,當時還謠傳是台獨份子幹的破壞,一個城市會為一個人的逃亡終結而停電嗎?而多年後,我想再去保安,為什麼又搭不上火車呢?
出處:(2002.03.29)中時人間副刊
我站在台南火車站月台上,等著南下的慢車從永康開來,載我去保安村,我並不是想趕時髦,去玩一趟永保安康的火車旅行遊戲,而是想回憶一趟二十多年前的逃亡路線。
那一年,把青春日子過得像寫壞了的「麥田捕手」的我,實在厭倦了在台北的生活,突發異想的要到遠方去唸書,當年還不流行高中生出國,我只好在全島選一個可以轉學的地方。
我可以選高雄,那裡畢竟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我對那裡的記憶只剩下最早的童年記憶,才兩三歲的我,在高雄愛河淹大水的那一年,被困在一個高高的衣櫃上,眼睜睜看著我很喜歡的一雙小紅鞋被水沖走。
我也可以選擇新竹或台中,父母當然希望我選離台北近的地方轉學,雖然他們一直沒有明白為什麼我非要離家求學,一向只有南部的孩子離鄉背井到台北唸書,那有北部的學生一個人去南部唸書的道理。
但我那一對開通或寬容到不可思議的父母,對我的青春浪蕩生活早已不知如何是好了,高一唸中山女中時,曠課加請假記錄破建校歷史,高二轉去了辭修高中,依然不改本色,還鬧過一次笑話,在全校朝會時(那一天我還是不在,事後經同學轉告),校長宣佈高三上年度全校第一名的獎學金得主韓良露,因請假加曠課太多,操行成績只剩下了不到三十分,因此被取消資格,當場引起全校哄堂大笑。
在台北其實也沒什麼壓力的我,只是難耐那段想離家遠遠的衝動,想一個人過日子,想每天愛幹什麼就幹什麼,想不向任何人交代地體會孤獨和寂寞。
最後我選定了台南,主要原因是因為我母系方面的親人,外公外婆媽媽大舅阿姨等等都是台南市人,雖然他們已經通通住在台北了,但台南對我一直有種神秘的牽引力量。
也許是聽多了阿嬤講的台南的事故,說她漢學家的父母思想先進,讓女兒讀書識字到市女中,說她父親雖然反對女兒看上了民族路開布莊的少東阿公,這個據說長得十分漂亮的男人,到日本唸書未成,回來變成了皇民,是阿嬤漢學家父母不恥的人,但讀過書的阿嬤懂自由戀愛,硬要為男人的美色而下嫁。婚後,阿嬤也過過多年老板娘的生活,母親還記得她剛上小學時每天都有三輪車接送,但光復後民族路一場大火燒光了阿公家的祖業,據說放火的人就是為了對皇民報復的。
家道衰頹後,阿嬤才知道男人的美色無用,雖然她並未因此就少喜歡阿公一些,阿嬤曾經拿她和阿公結婚時拍的照片給我看,照片中的阿公真好看,長大後我才發現他長得像李察吉爾,瘦長鮮明的臉框,有著洋人的眼窩,令我懷疑阿公的家譜中是否也藏著荷蘭人的遺傳基因。阿公這一張好看的臉,一生對做事無用,對女人卻很有用,終其一生,阿嬤都還要搶著和別的女人競爭服侍阿公。
大舅也繼承了阿公的容貌及命運,只是更為悲慘些。天資聰穎的他,唸台南一中時,就被台南大舞廳的當家舞女看上,日夜溫柔鄉的他染上了毒癮,早早就送進了台南監獄,我小時候,曾和阿嬤從台北坐火車到台南探親,阿嬤在火車上大剌剌地數著一大疊的百元鈔票,到了台南,阿嬤說要帶我去個地方,叫我回台北後不要說,後來我就去了那個印象中有好高好長的石牆,以及高大茂盛的鳳凰樹的關人的地方,阿嬤給了大舅一大筆錢,說這樣他在獄裡會少受點罪,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大到懂得看大舅的臉,三十多歲的他,的確長得又俊秀又文氣,彷彿電影明星一般。
在我印象中,有不少好看的台南男人,特徵都是陰柔斯文,像那個在台南火車站帶了陌生的日本女生回家的男生,當報上刊登了他的照片,那一張多麼文雅又令人放心的臉,竟然是個將女人支解的殺手,還有那個傳聞中年輕時多麼斯文秀氣的小說家台南人舞鶴,他的小說不也殘暴地支解著語言嗎?
(註:井口真里子的遇害地點是在高雄,兇手是在小港機場排班的計程車司機,為了嫁禍曾在台南招待井口真里子過夜的男生,而特意將肢解後的屍塊運到台南棄置。)
我一心想到台南去,長大後才明白當年我一定是聽到了不明的、遠古祖靈的召喚,父母說,考上了台南女中你就去吧!他們一定覺得我上不了,沒想到兩百多人考轉學,只收了我一個人。
父母只好幫我租了房子,在府前路郡王祠旁的巷子裡,兩層樓的老式洋樓,屋主是在台電上班的高級職員,太太在家教鋼琴,有一個正在唸私立長榮女中高三的女兒,這一家保守的人家,肯把房間租給外地學生,看上的是要唸台南女中的我,會對他考大學的女兒激起競爭鼓勵的作用。
事情完全出乎他的預料,註冊入台南女中高三後的我,第一個星期摸清了學校有多少棵老榕樹、受夠了清晨朝會的團操,更受不了台南女中古怪的制服,更奇怪全班女同學為什麼下課休息時都靜悄悄的?
我又開始了逃學的日子,剛好認識了在台南美新處辦畫展的人,要我白天幫忙看畫廊,反正是義工,我有空去時,就到美新處圖書館借英文小說,畫展看煩時,還可以丟下整屋的畫,到美新處門口的莉莉冰果室吃番茄沾糖薑醬油和水果冰。
我曠課了一個月,認識了一些斯文秀氣的台南男孩,一起騎單車去南鯤鯓,看還沒開過畫展只是傳奇老人的洪通,一起在台南孔廟的大榕樹下交換閱讀彼此寫的現代詩,這些男生都跟我的外公、大舅一樣,會說一種很柔軟的台南腔的國語及閩南話,很多年後,我去了京都及蘇州,才了解到什麼是古都人的聲音。
曠課一個月後,學校開始查問了,我索性瞞著台北的家人,也騙了學校的教務主任說我水土不服,乾脆辦了休學,當時,我已經捨不得離開台南了。
我喜歡台南那種緩慢的、懶散的、優閒的氣息,潮濕的空氣中飄浮著草木青味、黃昏時隨著台南人上街漫無目的地散步,入夜後沈靜的暗巷浮動著花香、夜訪郡王祠深夜的陰森,晨探赤嵌樓黎明的蒼茫。
我慢慢地溶入了台南的古老靈魂之中,明白了台南人在壓抑、保留、淡漠、守舊的外表下,潛藏著的狂熱、執著和驕傲。
如果台灣有所謂南部人的概念,高雄市人的生猛、嘉義市人的鮮蠻,都符合南部人的形象,只有台南市人不一樣,也許太多歷史的變遷和古都的幽魂讓他們從不認同地理上的南部,只認同歷史時光中的記憶,有一次台南人的小提琴家胡乃元說到一個故事,他說有人說起陳水扁總統是台南人時,只有真正的台南市人才會糾正說,陳水扁其實不算是台南人,他是台南縣人,實事求是又自命不凡的台南市人可是連跟總統沾親帶故都不在乎的,台南人對看不慣的事情,卻也不屑用激進的手段去改變,我到了很大時才明白,小的時候常帶我去陽明山台灣神學院參加夏令營及北投長老會做禮拜的阿公阿嬤,就像他們台南神學院的鄉親一樣,是如何堅守台獨基本教義,他們把大女兒嫁給了外省人,卻終其一生在骨子裡排斥外省人,但他們從不明白表現這些,他們懂得什麼叫保留和壓抑。
去年,我應誠品書店去南部演講,台南的聽眾比高雄、嘉義場都多,但演講後我問是否有任何問題,完全不像高雄和嘉義的踴躍發言,在台南,沒人提問,但也沒人離開,幾乎有三分鐘的無言後,直到我說沒問題就結束吧!還是我先站起身,才有人起身離開。
誠品書店的人告訴我,這就是台南人,他們不喜歡在大庭廣眾表示意見,是歷史的集體記憶使他們不放心陌生人嗎?
走在台南街上,你會發現這個城市人們說話的聲音比別處小,電梯中絕不會有人高談闊論,台南女孩的穿著也特別典雅保守,彷彿從舊式的日本時裝苑雜誌上走下的人,在度小月老店遇到幾個剛放學的高中大男生,正在發育的他們竟然也肯花錢吃那小碗得不得了的擔仔麵,難道他們這般年紀時就已經懂得拒絕流行全島的俗擱大碗的誘惑。
在台灣的各大城市中,台南改變得最少,這個城市的人只想記住歷史,並不怕被時代遺忘,台南鄉親父老如今最不堪的記憶,竟然是曾經讓一位市長大肆改變,而做了不少沒格調的事。
我終究不是真正的台南人,台南是容不下浪子浪女的,他們必須離開,休學了三個月後,父母終於發現了我的祕密,宣佈要來帶我回家。當夜,我四處聯絡台南的友人,凌晨帶著行李偷偷離開租屋處,只驚動了客廳中正在打瞌睡的大狗。清晨,我從台南火車站搭上慢車,直赴保安村友人父親的鐵路宿舍落腳。
二十多年後,我左等右等,從永康來的慢車始終不進站,後來才聽廣播說火車出永康後在平交道出了意外。事故正在處理中,要乘客耐心等候。
那一天逃亡的晚上,父親運氣好,竟然等到了不知情的友人去找我,東打聽西打聽下,知道了我在保安村的藏匿之處。
那一天晚上,父親領我回台南,卻遇上台南全市大停電,當時還謠傳是台獨份子幹的破壞,一個城市會為一個人的逃亡終結而停電嗎?而多年後,我想再去保安,為什麼又搭不上火車呢?
2008-07-08
一個人
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相同的問題:妳一個人,不會孤獨寂寞嗎?
最近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發問者是我那已婚且有兩個兒子的大妹。她看著這個姊姊隻身一人在台北念書工作快二十年,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另一個曾經問過我相同問題的人,是被我認定為兒時玩伴的男性友人。
(以我這個年紀來看,所謂的兒時,是指在年滿20歲之前所認識的人。)
在曖昩的暗示得不到我的回應之後,他像個小朋友般賭氣地說:「妳再這樣下去,老了一定會孤獨寂寞的。」
我聽了只有哈哈大笑。「不用等到變老,我現在就很孤獨寂寞了。」
其實,第一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正是我自己。
那時的我的年紀還無法上小學,但因為媽媽的考量,也沒去上幼稚園(那個年代認為小朋友只要從大班開始唸就行了)。所以,白天只能自己一個人玩,根本找不到年齡相近的玩伴。
我記得,自己喜歡在某幢洋房在戶外加蓋的鐵梯上眺望遠方。
當時,心裡曾經不只一次浮現過這個疑問:為什麼我會如此孤獨寂寞?
現在的工作、現在的生活,更讓我處於一個人狀態的時間出奇的長。
常常,一整天下來,我和別人的交談不到十句話,通常是吃飯點菜,或是在7-eleven結帳時,和對我熟到會幫我注意博客來訂書是否到店的打工妹妹閒扯淡。
我的「宅」化程度之嚴重,搞的某個朋友看不過眼,不時就想拉我出去走一走。
(但她一說「爬山」兩字,我就立刻謝謝再連絡。我可以在平地走一整天的路,偏偏就是受不了背著裝備往上爬這件事。)
上個月的手機帳單同樣也在提醒我有多「宅」。明明是申辦月租費率200元的專案,結果卻只打了116元,白白讓電信公司賺走近一半的通話費。
不過,我真的很享受一個人的空間,一個人的生活。而且,比以往更少感受到孤獨寂寞。
或許應該慶幸,我一向視工作為賺錢謀生的單純工具,除此以外,再無他求,故而將更多的心力與時間,全用在自己身上。
發展自己的興趣如占星、讀更多有趣的書及小說、透過精采的日劇練就了日文的好聽力,以及更多和自己相處的機會。
有太多事情,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做的很開心。
所以,經過了這麼多年,我終於理解,孤獨寂寞才是人及人生的常態,如同口渴或肚子餓一樣正常。
生理上的肚子餓,可以用各式各樣的食物來填,淺嘗即止的點心或撐到爆表的大餐,任君選擇。
但心理餓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只有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找另一個人來陪。
想想,還真有點可笑。
有點年紀的人應該都可以體會,其實,兩個人的孤獨寂寞會比一個人的孤獨寂寞,更為巨大且空虛。
畢竟,我們,都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也終將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
有其他人陪著走一段,是一種運氣。但走的再遠再久,終究有必須分道揚鏢的那一天。
一個人,才是生命的必然。
最近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發問者是我那已婚且有兩個兒子的大妹。她看著這個姊姊隻身一人在台北念書工作快二十年,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另一個曾經問過我相同問題的人,是被我認定為兒時玩伴的男性友人。
(以我這個年紀來看,所謂的兒時,是指在年滿20歲之前所認識的人。)
在曖昩的暗示得不到我的回應之後,他像個小朋友般賭氣地說:「妳再這樣下去,老了一定會孤獨寂寞的。」
我聽了只有哈哈大笑。「不用等到變老,我現在就很孤獨寂寞了。」
其實,第一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正是我自己。
那時的我的年紀還無法上小學,但因為媽媽的考量,也沒去上幼稚園(那個年代認為小朋友只要從大班開始唸就行了)。所以,白天只能自己一個人玩,根本找不到年齡相近的玩伴。
我記得,自己喜歡在某幢洋房在戶外加蓋的鐵梯上眺望遠方。
當時,心裡曾經不只一次浮現過這個疑問:為什麼我會如此孤獨寂寞?
現在的工作、現在的生活,更讓我處於一個人狀態的時間出奇的長。
常常,一整天下來,我和別人的交談不到十句話,通常是吃飯點菜,或是在7-eleven結帳時,和對我熟到會幫我注意博客來訂書是否到店的打工妹妹閒扯淡。
我的「宅」化程度之嚴重,搞的某個朋友看不過眼,不時就想拉我出去走一走。
(但她一說「爬山」兩字,我就立刻謝謝再連絡。我可以在平地走一整天的路,偏偏就是受不了背著裝備往上爬這件事。)
上個月的手機帳單同樣也在提醒我有多「宅」。明明是申辦月租費率200元的專案,結果卻只打了116元,白白讓電信公司賺走近一半的通話費。
不過,我真的很享受一個人的空間,一個人的生活。而且,比以往更少感受到孤獨寂寞。
或許應該慶幸,我一向視工作為賺錢謀生的單純工具,除此以外,再無他求,故而將更多的心力與時間,全用在自己身上。
發展自己的興趣如占星、讀更多有趣的書及小說、透過精采的日劇練就了日文的好聽力,以及更多和自己相處的機會。
有太多事情,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做的很開心。
所以,經過了這麼多年,我終於理解,孤獨寂寞才是人及人生的常態,如同口渴或肚子餓一樣正常。
生理上的肚子餓,可以用各式各樣的食物來填,淺嘗即止的點心或撐到爆表的大餐,任君選擇。
但心理餓了,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只有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找另一個人來陪。
想想,還真有點可笑。
有點年紀的人應該都可以體會,其實,兩個人的孤獨寂寞會比一個人的孤獨寂寞,更為巨大且空虛。
畢竟,我們,都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也終將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
有其他人陪著走一段,是一種運氣。但走的再遠再久,終究有必須分道揚鏢的那一天。
一個人,才是生命的必然。
訂閱:
意見 (Atom)